静宁:红色小镇吹响“冲锋号”
阳春三月,风和景明,万物复苏。静宁大地处处澎湃着发展的动能,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项目建设满弓发力 跑出“加速度”
开工即开跑,实干开新局。眼下,正是春季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在静宁县红色小镇界石铺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园区,工人们忙着捆扎钢筋,搭建主体,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着……一幅“热辣滚烫”的大拼经济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静宁县界石铺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聚焦全县葫芦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的产业发展布局,在高堡村规划建设占地110余亩的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建成尺寸70米×10米的日光温室25座,全面打造标准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的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推动全镇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界石铺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樊振坤介绍说:“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预计在4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5月中旬完工投产,届时,我们将加强与李堡村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继红村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区的联动协同,种植草莓、甜瓜、葡萄、樱桃等高效益高品质果蔬,探索‘采摘+休闲+研学’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聚力打造集休憩、采摘、文旅为一体的休闲采摘康养区,推动全镇产业现代化、集群化、全链化发展。”
“土专家”为乡村振兴“赋能充电”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在静宁县界石铺李堡村的早酥梨园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现场演示+现问现答”的春季早酥梨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通过互动交流教学的方式,村民们了解了春季果园土壤保墒改良、病虫防治、增施肥料、浇水覆膜、科学预防低温冻害等知识。
村民孙百百是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的务果能手,技术培训结束后,趁着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热乎”的,他赶忙在自家梨园里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果树修剪、平地覆膜。“我家种了十几亩早酥梨,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培训会,经过专家的培训和讲解,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年镇上给我们免费发放了地膜,这极大的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趁着地里墒情好,我已经快完成全部的覆膜了,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孙百百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静宁县界石铺镇将推进早酥梨产业提质增效作为促进群众致富增收的“重头戏”,积极动员果农开展清园、施肥、修剪,同时通过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春季施肥、病虫害防治、清园拉枝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早酥梨园预挖防冻坑,并联合县林草局配备防霜机、增温炉等预防措施,提升“倒春寒”时早酥梨园防冻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镇果园管理整体水平,全面奏响春季果园管理“进行曲”。
春光正好时 万物共“耕”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眺望静宁大地,从田间地头到大棚基地,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耕生产景象。
在静宁县界石铺祁岔村,机器轰鸣不断,覆膜机来回奔忙,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只见村民们拿着铁锹,紧跟机器的步伐整土压边,在人工与机械的配合作业下,不到一会儿功夫,大地就被披上了一层闪亮的“白色外衣”。
今年,静宁县界石铺镇坚持把春季顶凌覆膜作为全年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牢牢把握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机,提早谋划,细化责任,在南山流域规划实施1万亩顶凌覆膜,并根据相关地块的土壤解冻情况调动人员机械,统筹推进全镇春耕生产有序进行。
“我们采取领导包村、干部蹲点包户包地块的方式,坚持日统计、日督查、周调度机制,组织发动群众,抢抓气温回升、土壤解冻的有利时机,积极调配人员、机械、农资,全面有序推进顶凌覆膜工作,目前,已完成覆膜2800余亩,计划4月上旬完成覆膜工作。”界石铺镇副镇长姚鹏说道。
下一步,静宁县界石铺镇将坚持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作者:邹艳霞 郭小敏 编辑:武小娟 审核:胡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