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静宁

【结对帮扶 爱心静宁】从“上拾”到“尚石”:爱心长跑二十载 托起一个“社会孩子”的未来

  • 时间:2025-08-20 10:42
  •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二十年前静宁县八里镇养老院的那个小男孩尚石,如今已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2025年8月18日,一直关心惦记他的八里镇领导干部,和原县电视台《直通生活》栏目编导专程来到福利院,看望去年考入大学学习中医针灸的尚石,并将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已经托管十年的“尚石成长助学基金”一万七千五百元,交到了他的手中。

尚石的故事始于2005年飘着初雪的深秋。八里镇敬老院五保老人梁老汉在预制厂墙根发现一纸箱,里面是一名双脚蜷缩的男婴。自身靠救济度日的梁老汉毅然将其抱回,取名“上拾”。婴儿七个月时,先天异常的脚竟奇迹般自愈。儿时听力就几近丧失的老梁,生计艰难却固执地拒绝他人领养孩子,与尚石相依为命。年幼的尚石曾在日记中稚嫩祈愿:“希望爸爸能识字,又能听到我的话。”这份对亲情的朴素渴望,让无数人心酸动容。

得知这个特殊家庭的困境,原静宁县电视台《直通生活》栏目讲述了尚石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老梁没有条件收养尚石,八里镇政府特批尚石落户八里镇,解决了身份难题;历任领导接力帮扶,全力保障其教育费用及基本生活所需。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静宁支行找到《直通生活》栏目组,委托栏目组为尚石设立一万元的助学基金,当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尚石刚满十岁,于是镇政府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静宁支行设立“尚石成长助学基金”账号,后又陆续收到爱心人士的七千多元捐款。求学路上老师们的悉心照料、邻里乡亲的日常接济、媒体多年的关注呼吁,共同为尚石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数年前,为彻底改善父子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将他们妥善安置至静宁县社会福利院,提供了更稳定的住所和专业照料。

当年那个在日记里虚构“和爸妈逛公园”的孤寂孩童,将苦难淬炼为向上的韧劲。其名从“上拾”到乡亲寄望的“尚实”(高尚坚实),最终定名“尚石”,恰似其生命如磐石般顽强。在基金交接现场,尚石动容地说:“我是八里镇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福利院安静明亮的房间里,恍惚还有尚石无数个日夜埋头苦读的身影。这里,早已是尚石“扎根”的家,更是他人生旅程的新起点。手握银针的少年,将从这里出发,去践行他回报桑梓的誓言。


(撰稿:靳昕茹 马永萍 编辑:徐康伟 审核:胡文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结对帮扶 爱心静宁】从“上拾”到“尚石”:爱心长跑二十载 托起一个“社会孩子”的未来
时间:2025-08-20 10:42

二十年前静宁县八里镇养老院的那个小男孩尚石,如今已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2025年8月18日,一直关心惦记他的八里镇领导干部,和原县电视台《直通生活》栏目编导专程来到福利院,看望去年考入大学学习中医针灸的尚石,并将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已经托管十年的“尚石成长助学基金”一万七千五百元,交到了他的手中。

尚石的故事始于2005年飘着初雪的深秋。八里镇敬老院五保老人梁老汉在预制厂墙根发现一纸箱,里面是一名双脚蜷缩的男婴。自身靠救济度日的梁老汉毅然将其抱回,取名“上拾”。婴儿七个月时,先天异常的脚竟奇迹般自愈。儿时听力就几近丧失的老梁,生计艰难却固执地拒绝他人领养孩子,与尚石相依为命。年幼的尚石曾在日记中稚嫩祈愿:“希望爸爸能识字,又能听到我的话。”这份对亲情的朴素渴望,让无数人心酸动容。

得知这个特殊家庭的困境,原静宁县电视台《直通生活》栏目讲述了尚石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老梁没有条件收养尚石,八里镇政府特批尚石落户八里镇,解决了身份难题;历任领导接力帮扶,全力保障其教育费用及基本生活所需。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静宁支行找到《直通生活》栏目组,委托栏目组为尚石设立一万元的助学基金,当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尚石刚满十岁,于是镇政府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静宁支行设立“尚石成长助学基金”账号,后又陆续收到爱心人士的七千多元捐款。求学路上老师们的悉心照料、邻里乡亲的日常接济、媒体多年的关注呼吁,共同为尚石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数年前,为彻底改善父子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将他们妥善安置至静宁县社会福利院,提供了更稳定的住所和专业照料。

当年那个在日记里虚构“和爸妈逛公园”的孤寂孩童,将苦难淬炼为向上的韧劲。其名从“上拾”到乡亲寄望的“尚实”(高尚坚实),最终定名“尚石”,恰似其生命如磐石般顽强。在基金交接现场,尚石动容地说:“我是八里镇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福利院安静明亮的房间里,恍惚还有尚石无数个日夜埋头苦读的身影。这里,早已是尚石“扎根”的家,更是他人生旅程的新起点。手握银针的少年,将从这里出发,去践行他回报桑梓的誓言。


(撰稿:靳昕茹 马永萍 编辑:徐康伟 审核:胡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