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静宁

静宁县2025年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巡礼(二)

  • 时间:2025-07-24 09:26
  •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以来,静宁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产业强县发展目标,以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为核心,守牢粮食安全生产、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三条底线,做强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特色蔬菜三大产业,实施全域和美提升、科技人才兴农、乡村治理赋能、政策要素助农四大工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二季度一产完成4.15亿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667元,增长7.6%。

静宁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兴产业,奋勇争先促发展,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灵芝乡以“和美乡村”创建为契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耕地、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三不减”,打造尹岔至俊峰流域2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灵芝乡尹岔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灵芝乡尹岔至俊峰流域2 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

原安镇以“四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抓手,推动全镇“3334”目标落实落细,促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镇肉牛存栏量突破1.6万头、年出栏8500头以上,种植饲草玉米5.6万亩。以建设吉林村“和美乡村”示范村为抓手,镇域环境面貌全面提升。

原安镇四元双向循环农业暨“三资”规范运营示范点

原安镇程义沟大(2)型淤地坝工程

原安镇吉林村“和美乡村”示范村暨 1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

三合乡将高标准农田与“双垄沟播、集水滴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保障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投入衔接资金500万元,在黄湾、光华2村新建养殖小区2处,分散养殖暖棚40座,辐射带动全乡牛饲养量达1.1万头。

三合乡中岔流域万亩旱作农业暨集雨滴灌粮食安全示范带

三合乡黄湾村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点

界石铺镇紧扣“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目标,全力推进高堡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继红、李堡2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以点串线扩面,集中整治国道沿线乱点14处,着力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和服务设施,打造312沿线“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推进平凉红牛良种繁育,建成占地70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形成了沿312国道,集育种、扩繁、交易于一体的平凉红牛产业体系。

界石铺镇高堡村“五微”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界石铺镇平凉红牛良种繁育示范科技推广基地

细巷镇持续推行“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新模式,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装上了“金引擎”。同时按照“先行试点、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以设计规划“谋长远”、项目施工“抓实情”、便民生活“增福祉”的理念,以点带面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带,实现联村共建、以产富民、治理有效的乡村发展格局。

细巷镇郭尹村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暨纯手工醋生产加工示范点

细巷镇郭尹-谭店“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红寺镇充分发挥“红寺小杂粮”特色品牌优势,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模式,对镇域内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提供专业销售服务,形成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于一体的“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同时,高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治理安村的新路子。

红寺镇“三链”融合农业产业示范点

红寺镇魏沟村“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四河镇围绕打造“生态、舒适、宜居”新家园目标,高标准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累计完成42户151人的搬迁安置任务,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坚持把发展种养循环一体化农业作为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走深走实“以畜带草、以草兴畜、畜肥还田、粮果蔬提质”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四河镇王河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示范点

四河镇周岔流域两万亩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示范带


(作者: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康伟 审核:胡文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静宁县2025年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巡礼(二)
时间:2025-07-24 09:26

今年以来,静宁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产业强县发展目标,以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为核心,守牢粮食安全生产、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三条底线,做强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特色蔬菜三大产业,实施全域和美提升、科技人才兴农、乡村治理赋能、政策要素助农四大工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二季度一产完成4.15亿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667元,增长7.6%。

静宁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兴产业,奋勇争先促发展,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灵芝乡以“和美乡村”创建为契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耕地、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三不减”,打造尹岔至俊峰流域2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灵芝乡尹岔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灵芝乡尹岔至俊峰流域2 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带

原安镇以“四元双向”循环农业为抓手,推动全镇“3334”目标落实落细,促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镇肉牛存栏量突破1.6万头、年出栏8500头以上,种植饲草玉米5.6万亩。以建设吉林村“和美乡村”示范村为抓手,镇域环境面貌全面提升。

原安镇四元双向循环农业暨“三资”规范运营示范点

原安镇程义沟大(2)型淤地坝工程

原安镇吉林村“和美乡村”示范村暨 1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

三合乡将高标准农田与“双垄沟播、集水滴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保障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投入衔接资金500万元,在黄湾、光华2村新建养殖小区2处,分散养殖暖棚40座,辐射带动全乡牛饲养量达1.1万头。

三合乡中岔流域万亩旱作农业暨集雨滴灌粮食安全示范带

三合乡黄湾村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点

界石铺镇紧扣“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目标,全力推进高堡村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继红、李堡2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以点串线扩面,集中整治国道沿线乱点14处,着力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和服务设施,打造312沿线“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推进平凉红牛良种繁育,建成占地70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形成了沿312国道,集育种、扩繁、交易于一体的平凉红牛产业体系。

界石铺镇高堡村“五微”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界石铺镇平凉红牛良种繁育示范科技推广基地

细巷镇持续推行“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新模式,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装上了“金引擎”。同时按照“先行试点、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以设计规划“谋长远”、项目施工“抓实情”、便民生活“增福祉”的理念,以点带面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带,实现联村共建、以产富民、治理有效的乡村发展格局。

细巷镇郭尹村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暨纯手工醋生产加工示范点

细巷镇郭尹-谭店“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红寺镇充分发挥“红寺小杂粮”特色品牌优势,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模式,对镇域内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提供专业销售服务,形成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于一体的“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同时,高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治理安村的新路子。

红寺镇“三链”融合农业产业示范点

红寺镇魏沟村“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四河镇围绕打造“生态、舒适、宜居”新家园目标,高标准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累计完成42户151人的搬迁安置任务,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坚持把发展种养循环一体化农业作为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走深走实“以畜带草、以草兴畜、畜肥还田、粮果蔬提质”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四河镇王河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示范点

四河镇周岔流域两万亩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示范带


(作者: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康伟 审核:胡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