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快讯 > 庄浪

庄浪县持续加快城镇建设化步伐

  • 时间:2013-09-28 00:00
  • 来源:庄浪门户网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近年来,庄浪县以建设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先后在城区实施了“一线、两区、三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县城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目前县城面积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4%。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科学引领县城发展。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县城的基本定位和“山青水秀、市容整洁、优化布局、适度超前”的总体要求,聘请西安城乡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划分了商贸、旅游、休闲、住宅等功能小区,完成了北城区、东城区、南城区开发等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消防、供热、道路及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一河分两区,两山成绿荫,四街贯东西,五桥连一体”的县城建设新格局,同时,加大对农村规划的投入力度,编制了18个乡镇的小城镇规划和95个村庄规划,为统筹城乡建设构筑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规划执行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对不按规划建设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和稳定性,做到了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加快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品位。按照“小县城变大县城、老县城变新县城”的“两变”思路,积极启动大县城建设战略,在县城集中实施了“一线、两区、三园”等重点建设工程。“一线”,即北洛河风情线建设,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橡胶坝9座,形成了全长2.5公里的北洛河风情线。“两区”,即东城区和南城区开发,目前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开建居民住宅楼26万平方米,新建了梯田文化广场、水利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增加城市面积5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张了县城规模。“三园”,即水上公园、紫荆山公园、北山公园,共投资1.2亿元,栽植各类风景树木48万株,种植草坪1390亩,建成假山、喷泉、凉亭等建筑小品18处。同时,对县城东西大街、南滨河路、北滨河路西段、新昌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丹阳广场、绿地公园等一批休闲场所,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三是突出日常管理,努力改善城市形象。在县城管理上,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三城联创”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在管理中规范城市建设,在建设中落实城市管理,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县城综合管理办法》,成立了公用事业管理局,设立了综合执法大队、环卫处、园林站,充实了管理力量。县财政投资6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了红绿灯,对城区所有路灯进行了全面更换,在主要路段和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进一步规范了县城交通秩序。为县城和18个乡镇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在城区街道增设了垃圾箱,硬件建设日趋完善。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定时定点收集清理垃圾、滨河公园划片包干管理、综合整治联席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县城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市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四是优化投资机制,多方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畅通政府资本投入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承担城市公共建设投资的职能,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畅通民间资本投入渠道。积极推进城镇资源市场化运作,将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城市有形资产,以及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经营范畴,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和商场、超市等项目建设,激发了县城建设的内在活力。三是畅通城市土地资本积累渠道。积极推行土地公开招投标和拍卖出让,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本的保质增效和滚动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土地收购、储备和挂牌出让,共筹资2亿多元,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五是强化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注重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五年来累计建成、开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458套12万多平方米,建成了寺坪小区、北城小区、翠庭花园、金水花苑第一批高档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围绕解决供暖问题,新建集中供热工程3处,城区供热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建成了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增标准化公厕11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改造铺设城区供水、供热、排洪、通讯等地下管网60多公里。实施了背街小巷绿化、亮化工程,栽植各类绿化树木38万多株,安装路灯990杆(组)。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县城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在争创省级园林县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庄浪县政府办柳栋报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庄浪县持续加快城镇建设化步伐
时间:2013-09-28 00:00

近年来,庄浪县以建设生态文化名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先后在城区实施了“一线、两区、三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县城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目前县城面积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4%。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科学引领县城发展。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县城的基本定位和“山青水秀、市容整洁、优化布局、适度超前”的总体要求,聘请西安城乡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划分了商贸、旅游、休闲、住宅等功能小区,完成了北城区、东城区、南城区开发等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消防、供热、道路及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一河分两区,两山成绿荫,四街贯东西,五桥连一体”的县城建设新格局,同时,加大对农村规划的投入力度,编制了18个乡镇的小城镇规划和95个村庄规划,为统筹城乡建设构筑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规划执行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对不按规划建设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法定性和稳定性,做到了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加快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品位。按照“小县城变大县城、老县城变新县城”的“两变”思路,积极启动大县城建设战略,在县城集中实施了“一线、两区、三园”等重点建设工程。“一线”,即北洛河风情线建设,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橡胶坝9座,形成了全长2.5公里的北洛河风情线。“两区”,即东城区和南城区开发,目前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开建居民住宅楼26万平方米,新建了梯田文化广场、水利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增加城市面积5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张了县城规模。“三园”,即水上公园、紫荆山公园、北山公园,共投资1.2亿元,栽植各类风景树木48万株,种植草坪1390亩,建成假山、喷泉、凉亭等建筑小品18处。同时,对县城东西大街、南滨河路、北滨河路西段、新昌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丹阳广场、绿地公园等一批休闲场所,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三是突出日常管理,努力改善城市形象。在县城管理上,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三城联创”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在管理中规范城市建设,在建设中落实城市管理,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县城综合管理办法》,成立了公用事业管理局,设立了综合执法大队、环卫处、园林站,充实了管理力量。县财政投资6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了红绿灯,对城区所有路灯进行了全面更换,在主要路段和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进一步规范了县城交通秩序。为县城和18个乡镇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辆,在城区街道增设了垃圾箱,硬件建设日趋完善。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定时定点收集清理垃圾、滨河公园划片包干管理、综合整治联席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县城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城市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四是优化投资机制,多方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畅通政府资本投入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承担城市公共建设投资的职能,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畅通民间资本投入渠道。积极推进城镇资源市场化运作,将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城市有形资产,以及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经营范畴,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和商场、超市等项目建设,激发了县城建设的内在活力。三是畅通城市土地资本积累渠道。积极推行土地公开招投标和拍卖出让,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本的保质增效和滚动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土地收购、储备和挂牌出让,共筹资2亿多元,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五是强化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注重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地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五年来累计建成、开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458套12万多平方米,建成了寺坪小区、北城小区、翠庭花园、金水花苑第一批高档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围绕解决供暖问题,新建集中供热工程3处,城区供热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建成了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增标准化公厕11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改造铺设城区供水、供热、排洪、通讯等地下管网60多公里。实施了背街小巷绿化、亮化工程,栽植各类绿化树木38万多株,安装路灯990杆(组)。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县城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在争创省级园林县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庄浪县政府办柳栋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