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泾川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用好用足学校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家校社共建为重点,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着力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全领域”统筹,创新“有形之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任务举措,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各学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围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形成以书记、校长为“旗手”,以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以其他学科教师为“辅助”,共同参与,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功能定位准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队伍,同时加强与县乡两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资源共享、载体共用、活动共办,形成了县委集中领导,部门、乡镇、学校等多方联动、全域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深层次”嵌入,探索“有感之法”。各学校结合实际,以“铸魂行动”为引领,“固本行动”为内核,“沁润行动”为依托,打造文化载体、开发校本课程、举办特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夯实思想根基,塑造价值观念。组织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文明实践我行动”“高举队旗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集中示范入团、入队仪式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120多场次,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面向青少年宣传阐释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方针、创新理论。将县博物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党张支部等红色资源串联成线,打造精品红色研学线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少年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情怀,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机制化”落实,力求“有效之果”。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各乡镇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内容,将课程开发、课堂讲授等教学情况作为教师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以考核力求工作实效,全面激发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将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方针知识掌握、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自觉等情况纳入知识测验、自评他评以及学业评价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撰稿:冯华 审核:马亮 编辑:冯华)
上一篇: 崆峒区举办基层干部民族宗教业务知识培训班
下一篇: 躬身实践谋发展 驻村帮扶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