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四项基石” 提升宗教治理效能
平凉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落实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九个必须”要求,注重从思想引领、制度规范、协同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着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事务实现由“治标”向“治本”不断深化、由“管得住”向“管得好”持续转变。
建制度、强落实,提升对宗教界的思想引领。健全完善宗教界学习教育制度,指导宗教界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常态化推进“联学+巡听”学习教育交流活动,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宗教理论方针和法规政策。深化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红色文化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培训、座谈交流等100多场(次),为宗教场所配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政策法规汇编》等13类书籍共计3000余册,发放《宗教事务条例》等5万余份,教育引导宗教界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建平台、强服务,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严格落实宗教工作“十项机制”,通过分片包抓、热线电话、四个全走遍等机制,进一步拓展与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信息沟通渠道。从严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健全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基础信息采集、常态化巡查走访、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有力推进宗教事务精细化、协同化、规范化。积极推进“平安场所”建设,以“五查五治”行动为抓手,组织民宗、住建、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举办宗教领域安全培训,开展宗教活动场所防灾减灾、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等排查整治,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建品牌、强示范,提升新型宗教活动场所质效。严格落实“十有十规范”创建标准和“晋等升级”管理,坚持“升”“降”结合,对各宗教活动场所落实“十有十规范”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末对照标准要求开展等级评定,目前全市200处场所全部完成晋等升级管理。充分运用宗教事务管理服务平台规范场所信息采集,拓展“四薄五册一卡”,规范场所和人员管理,指导各场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宣教阵地和学习阅览室,设置宣教专栏、宣传牌,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法律法规、人员、财务、制度、安全等公开公示,场所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不断深化“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各场所落实自办自养,各宗教内部自律、形象良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建队伍、强组织,提升宗教界人士履职能力。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定市级领导联系宗教界人士相关制度文件,定期开展走访联系、谈心谈话、节日慰问等,进一步密切了与宗教界的交流交往。举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专题培训班,选派教职人员、场所管理人员、宗教界人士参与省市各类培训,实现了全员覆盖。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工程”,指导教职人员参与讲经解经演讲比赛,推动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围绕“三区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宗教事务管理等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建言献策,有效调动起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正信正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撰稿:信息调研中心崇信县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 责编: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