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五个坚持”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 时间:2024-05-28 15:46
  • 来源:华亭市委统战部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华亭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更新思想理念,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举措方法,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有力巩固了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发展为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硬根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紧扣建设“两地一市”目标定位,着力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亿元大关,位列甘肃省县域综合竞争力第一名,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35亿元,在全省86个县区中综合考核排名第1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981元和13285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新画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围绕“五大三特”优势产业,着力扩规模、补链条、增产值,加速推动肉牛、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2.58万头,核桃、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9万亩、6万亩。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卫生公厕覆盖面达到100%,坚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农村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宜居。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优抚对象补助全面提标,各族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形成了家乡美、产业兴、生态绿、民族亲、人心齐的喜人局面。

坚持凝心铸魂,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实施“石榴籽”工程,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多维一体的常态化宣教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宣传阵地+”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讲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发展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感恩、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交流互嵌,汇聚手足情深守望相助“正能量”。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有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全省首批“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1个,培树山寨乡北阳洼村、东华镇九曲芙蓉园“互嵌式”社区2个,每年坚持开展“石榴籽”系列活动以及“一家亲”“结对子”“心连心”等民族联谊交友、互帮互助活动,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打造了策底镇大南峪村、西华镇什民村、东华镇裕光村等创建示范景区9个,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坚持强基固本,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合力”。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认识和部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持之以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引领,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优化提出“贯穿一条主线、实施八大行动、开展九进活动”的“189创建工作计划”,健全完善宣传教育、调研督查、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撰稿:华亭市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责编: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华亭市“五个坚持”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时间:2024-05-28 15:46

华亭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更新思想理念,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举措方法,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有力巩固了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发展为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硬根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紧扣建设“两地一市”目标定位,着力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亿元大关,位列甘肃省县域综合竞争力第一名,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35亿元,在全省86个县区中综合考核排名第1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981元和13285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人民至上,绘就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新画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围绕“五大三特”优势产业,着力扩规模、补链条、增产值,加速推动肉牛、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2.58万头,核桃、药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9万亩、6万亩。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卫生公厕覆盖面达到100%,坚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农村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宜居。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优抚对象补助全面提标,各族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形成了家乡美、产业兴、生态绿、民族亲、人心齐的喜人局面。

坚持凝心铸魂,画好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实施“石榴籽”工程,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多维一体的常态化宣教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宣传阵地+”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讲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发展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感恩、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交流互嵌,汇聚手足情深守望相助“正能量”。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有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全省首批“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1个,培树山寨乡北阳洼村、东华镇九曲芙蓉园“互嵌式”社区2个,每年坚持开展“石榴籽”系列活动以及“一家亲”“结对子”“心连心”等民族联谊交友、互帮互助活动,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打造了策底镇大南峪村、西华镇什民村、东华镇裕光村等创建示范景区9个,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坚持强基固本,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合力”。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认识和部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持之以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引领,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优化提出“贯穿一条主线、实施八大行动、开展九进活动”的“189创建工作计划”,健全完善宣传教育、调研督查、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具体,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撰稿:华亭市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责编: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