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 时间:2024-06-27 16:29
  • 来源:平凉市委统战部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播撒团结种 绽放文明花

平凉市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平凉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以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为抓手,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耕于各族青少年学生心田。

以党建为统揽,抓好安排部署。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在党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会、民族工作专题会等会议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类培训班次,组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等行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以校园为阵地,促进交流交融。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十个一”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党团日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手拉手”交往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各族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制定《学校(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创建实施方案》,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100%达标。

以铸魂为目标,赓续红色血脉。将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入课堂,结合开展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累计开展主题教育、国旗下演讲、社会实践等活动1200场(次)。组织各族学生在平凉烈士陵园、吴焕先革命烈士纪念馆、韩店镇石桥村地下党联络点等开展主题团队日、现场研学等活动96场(次),参加师生近万人,让各族师生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以文化为窗口,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社区、学校建立“德育巷(墙)”、“德育文化角”,通过“彩绘+文字”的形式打造“诗词巷(角)”,策划了“二十四节气我知道”、“戏曲文化进课堂”、“古典乐器进课堂”、“书法学习进课堂”等精品课180场(次),举办“萌娃壁画修复诊断赛”等系列活动42场(次),让各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刷新城市颜值、培育文明之花”为目标,布设景观小品、公益广告,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乱停乱放、乱扔乱丢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让文明新风穿越街头巷尾,融入百姓生活。

(撰稿:民族宗教科     责编:李芳    审核:杨成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市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时间:2024-06-27 16:29

播撒团结种 绽放文明花

平凉市扎实开展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平凉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以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为抓手,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耕于各族青少年学生心田。

以党建为统揽,抓好安排部署。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创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在党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会、民族工作专题会等会议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类培训班次,组织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等行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以校园为阵地,促进交流交融。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十个一”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党团日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手拉手”交往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各族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制定《学校(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创建实施方案》,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100%达标。

以铸魂为目标,赓续红色血脉。将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入课堂,结合开展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累计开展主题教育、国旗下演讲、社会实践等活动1200场(次)。组织各族学生在平凉烈士陵园、吴焕先革命烈士纪念馆、韩店镇石桥村地下党联络点等开展主题团队日、现场研学等活动96场(次),参加师生近万人,让各族师生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以文化为窗口,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社区、学校建立“德育巷(墙)”、“德育文化角”,通过“彩绘+文字”的形式打造“诗词巷(角)”,策划了“二十四节气我知道”、“戏曲文化进课堂”、“古典乐器进课堂”、“书法学习进课堂”等精品课180场(次),举办“萌娃壁画修复诊断赛”等系列活动42场(次),让各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刷新城市颜值、培育文明之花”为目标,布设景观小品、公益广告,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乱停乱放、乱扔乱丢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让文明新风穿越街头巷尾,融入百姓生活。

(撰稿:民族宗教科     责编:李芳    审核:杨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