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石榴籽收获团结果——崆峒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综述

  • 时间:2024-06-05 14:56
  • 来源:崆峒区委统战部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绚烂夏日,美丽崆峒。行走在崆峒的城市乡间,一个个产业项目犹如春竹拔节,一条条城市干道犹如绿带飞舞,一座座美丽乡村犹如群花争艳,一张张幸福笑脸犹如蜜酿甘甜……

近年来,崆峒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体行动、全力以赴”的创建工作品牌,让石榴花处处盛开,使千万家幸福满溢,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近日,记者走进平凉市第七中学,切实感受到青少年教育与民族团结相结合的浓厚氛围。平凉七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雷兴鹏介绍,全校经常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时间,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植根心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少年基础。

“通过本次班会我了解到了,各民族之间应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共同繁荣。且维护团结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从今后起,我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平凉七中学生尕维红说。

学校以团结室、团结廊、团结墙等载体,多方位展示民族师生风采与灿烂多姿的文化。同时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德育、学科、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法制教育等“六个”相结合。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绘画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家访、劳动实践等活动,推动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创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2017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雷兴鹏说。

作为崆峒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点的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这里汇聚了各民族、各文化背景的人们。一直以来,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近日新民路社区开展了义诊活动,现场邀请辖区医疗机构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现场义诊团队面向居民提供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并为大家进行健康咨询,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医生们耐心地给出解答。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新民路社区平时对我们社区生活各方面特别关心,平常搞些义诊活动、安全教育、节目演出,特别好,民族团结也特别和谐,对我们平时生活各方面都很好,我非常满意。”居民马润生说。

近年来,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落实“互嵌式”社区建设融入到社区发展中,紧扣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美陇原 同心筑梦”主题,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了健康义诊、政策宣传、民族课堂等活动,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区环境。“真正使宣传月成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月、重点工作落实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崆峒区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党委书记巩姝秀说。

天高云淡,微风习习,走进崆峒区白庙乡,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生机勃勃的广袤田野,浸润人心的文化标语,质朴动人的笑脸……

近年来,白庙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自身实际,探索创新“民族团结+农文旅融合”工作思路,形成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家庭农场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架构,助力民族团结和农文旅融合推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白庙乡农特产品展厅,展示了石磨面粉、手工酿醋、古法榨油、杂粮、柴寺红牛、栾塬苹果、文邓大红袍花椒、阳光采摘园草莓等农特产品,让游客直观感受到原生态、无公害、纯手工农特产品高品质,同时,依托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初步实现本地农特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全乡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白庙乡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最大限度汇聚团结奋斗的共识力量,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崆峒区白庙乡党委书记马金良说。

随着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崆峒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不断涌现。迄今为止,30所省市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成功创建,“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览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基地为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提供了新平台;举办500余场送文化下基层演出和8场省民族歌舞团文艺演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类活动50余次;发放1万余册

宣传资料,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000余人。2022年崆峒区被命名为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崆峒区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举措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情谊越来越深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如今的崆峒,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心归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撰稿:崆峒区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     责编: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种下石榴籽收获团结果——崆峒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综述
时间:2024-06-05 14:56

绚烂夏日,美丽崆峒。行走在崆峒的城市乡间,一个个产业项目犹如春竹拔节,一条条城市干道犹如绿带飞舞,一座座美丽乡村犹如群花争艳,一张张幸福笑脸犹如蜜酿甘甜……

近年来,崆峒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出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体行动、全力以赴”的创建工作品牌,让石榴花处处盛开,使千万家幸福满溢,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近日,记者走进平凉市第七中学,切实感受到青少年教育与民族团结相结合的浓厚氛围。平凉七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雷兴鹏介绍,全校经常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时间,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植根心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少年基础。

“通过本次班会我了解到了,各民族之间应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共同繁荣。且维护团结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从今后起,我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维护各民族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平凉七中学生尕维红说。

学校以团结室、团结廊、团结墙等载体,多方位展示民族师生风采与灿烂多姿的文化。同时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德育、学科、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法制教育等“六个”相结合。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绘画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家访、劳动实践等活动,推动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创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2017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雷兴鹏说。

作为崆峒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点的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这里汇聚了各民族、各文化背景的人们。一直以来,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实现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近日新民路社区开展了义诊活动,现场邀请辖区医疗机构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现场义诊团队面向居民提供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并为大家进行健康咨询,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医生们耐心地给出解答。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新民路社区平时对我们社区生活各方面特别关心,平常搞些义诊活动、安全教育、节目演出,特别好,民族团结也特别和谐,对我们平时生活各方面都很好,我非常满意。”居民马润生说。

近年来,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落实“互嵌式”社区建设融入到社区发展中,紧扣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美陇原 同心筑梦”主题,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了健康义诊、政策宣传、民族课堂等活动,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区环境。“真正使宣传月成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学习月、重点工作落实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月,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崆峒区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党委书记巩姝秀说。

天高云淡,微风习习,走进崆峒区白庙乡,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生机勃勃的广袤田野,浸润人心的文化标语,质朴动人的笑脸……

近年来,白庙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自身实际,探索创新“民族团结+农文旅融合”工作思路,形成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家庭农场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架构,助力民族团结和农文旅融合推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白庙乡农特产品展厅,展示了石磨面粉、手工酿醋、古法榨油、杂粮、柴寺红牛、栾塬苹果、文邓大红袍花椒、阳光采摘园草莓等农特产品,让游客直观感受到原生态、无公害、纯手工农特产品高品质,同时,依托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初步实现本地农特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促进全乡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白庙乡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最大限度汇聚团结奋斗的共识力量,在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崆峒区白庙乡党委书记马金良说。

随着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崆峒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不断涌现。迄今为止,30所省市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成功创建,“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览馆、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基地为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提供了新平台;举办500余场送文化下基层演出和8场省民族歌舞团文艺演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类活动50余次;发放1万余册

宣传资料,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群众1000余人。2022年崆峒区被命名为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崆峒区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举措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情谊越来越深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如今的崆峒,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心归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撰稿:崆峒区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     责编: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