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4月健康提醒
4月气温逐渐回暖,万物生发草长莺飞。恰逢清明假期,正是市民外出踏青、赏花游春的好时节,此时若衣物增减不当、饮食起居不调,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市疾控中心提醒公众本月应当注意防范百日咳、麻疹、猩红热、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感染性疾病,另外还要警惕毒蕈及野生植物中毒、花粉过敏、动物咬伤。
一、百日咳
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阵发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本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两季多见。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一般为散发,在托儿所、幼儿园等亦可引起流行。
健康攻略:
✥规范接种疫苗。适龄儿童应尽早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通常疫苗接种后抗体逐渐降至保护水平以下,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有所调整,基础免疫:共4剂次,分别在儿童2月龄、4月龄、6月龄时各接种1剂;加强免疫:在儿童18月龄和6周岁时各接种1剂。
✥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必须前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二、麻疹
麻疹好发于冬末初春季节,传染性极强,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主要发病对象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暴发。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健康攻略: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式。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一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定期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玩具、奶瓶等用品。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和接触史,以便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孩子得了麻疹,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返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三、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1-10岁儿童。猩红热常表现高热、出疹等,体温常波动在38℃-40℃,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出疹在发病24小时迅速出现,先为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24小时内遍及全身,表现为皮肤弥漫充血,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呈鸡皮样,有痒感,压之退色,以手按压可出现苍白手印,皮肤褶皱处也可形成明显的横纹线,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皮肤脱屑。
猩红热常和其他发热出疹型疾病混淆,如麻疹、水痘、风疹等感染性疾病。当家长发现宝宝的身上出现疹子时应及时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健康攻略: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擦拭消毒。
✥在高发季节,避免带孩子前往公共场所。特别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导致全身性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症状。此病儿童多见,到一定阶段会自然停止或自愈。该病传染性极强,多数患者恢复后可在体内形成抗体不再感染水痘,但是体内潜伏的病毒日后被激活后可引起带状疱疹。中老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或可降低晚年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健康攻略: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为有效的方法。常规免疫接种如下:
第1剂:12月龄至24月龄接种第1剂次;第2剂:4岁至6岁接种第2剂次。未完成2剂次者,补齐2剂(≤14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4周)。
✥在水痘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最好让孩子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换洗衣物,可以减少病毒在体表的附着。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剪指甲,防止因搔抓皮肤而引发感染。
✥一旦周围有人得了水痘,要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如果家中有成员感染水痘,要做好隔离措施。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如果之前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水痘,要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水痘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教室和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传染性强,极易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传播,除此可经食物和水传播,常引起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
健康攻略: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不饮用生水,不食用生食。海鲜及肉类切记煮熟,蔬菜瓜果彻底洗净,不吃隔夜饭菜。
✥诺如病毒感染者病后3-4天排出病毒,至症状消失后3天其粪便仍具有传染性,应尽量隔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重症应前往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制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清理过程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课病因追踪工作,发现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时,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六、毒蕈及野生植物中毒
春暖花开,各种野菜、蕈类生长旺盛,很多人踏青游玩时都会采摘食用。但是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肉眼难以区分,极易混淆引起中毒。毒蕈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多数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毒蕈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健康攻略:
✥不知不食。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食。
✥注意采摘区域。公路边、水沟边、垃圾场周围等污染严重的区域野菜不能采摘食用。
✥科学加工、控制食量。尽量不要生食野菜,部分野菜,如香椿、蕨菜等需要焯水再进行烹饪。同时要注意,食用野菜重在尝鲜,不可贪吃。而老人、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的人群,尽量少吃。
✥出行用餐,建议到卫生条件良好,证照齐全的餐馆就餐。
七、动物咬伤
春季猫狗陆续进入发情期和换毛期,可能会出现狂躁不安,更容易攻击人。无论是家养还是野外多么温驯的动物,在此时期也难免发生抓伤、咬伤事件。除了猫狗,居民在野外游玩时也需要注意蜱虫、蜈蚣、蜘蛛、蜜蜂等叮咬。如游玩后身上出现可疑伤口,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健康攻略:
✥有宠物家庭请文明饲养,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驱虫。
✥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动物,尤其是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动物。
✥若被疑似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抓咬受伤,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随即用碘酒或医用酒精消毒后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处理。
✥外出游玩时不要随意在草地、树林中坐卧,同时减少皮肤与草坪的直接接触。
✥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可以使用酒精涂抹在蜱虫的附着部位,连同蜱虫的头部以及身体一起涂抹,使蜱虫松口,再用镊子将蜱虫连同刺入皮肤内的口器一起拔出。切勿抓挠皮损处,避免发生破损引起局部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叮咬处红肿等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八、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属于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一般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泪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花粉过敏的“元凶”往往都不是颜色鲜艳的观赏花,而是那些看起来不像会开花的树木类、杂草类植物,如最常见的柳树、桦树、梧桐等。一般来说,花粉过敏都不能根治,只能用药控制,尽量远离过敏源。
健康攻略:
✥易过敏人士可适当减少出门频率,出门时尽量长袖长裤,佩戴口罩,必要时可佩戴护目镜。
✥随身携带过敏类药物,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用药,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服药。
✥外出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减少花粉的影响。
(撰稿:王宏宝 编辑:安正卓 审核:郭戴青)
上一篇: 健康生活“盐”之有度—— 我市减盐实践为城市健康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 深化校地合作 携手共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