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春节健康提醒

  • 时间:2025-01-23 16:33
  • 来源: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祥蛇贺瑞,万家团圆,冬天逐渐走向尾声,春天的脚步显得愈加清晰。新春佳节将至,人群流动性大幅上升,返乡、走亲访友、民俗庆典等聚集性活动增多,在享受节日喜悦的同时,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市民朋友,需关注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一氧化碳中毒和心脑血管风险,切莫忽略身体健康。

一、呼吸道传染病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近两周进入拐点,开始逐步下降。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门诊病例下降明显,新冠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受节日期间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不排除出现小幅波动的可能性。

健康提醒:

1、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外出时做好保暖措施;

2、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特别是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更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口;

3、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工作,就医及近距离接触他人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疾病,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开展疫苗接种,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5、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少量多次规律饮水;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6、若有出行计划,应准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物品,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二、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感染性或者中毒性疾病,通常称为食物中毒。节日期间,欢乐聚餐,共享美食,胃肠道“压力山大”,若不注意食品卫生,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食源性食物中毒通常会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不具有传染性。食物中毒主要分为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食物中毒,吃毒蘑菇等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预防食源性疾病并不复杂,牢记世卫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提醒

1、保持清洁是指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买回家之后,我们要先用流动水进行清洗。烹饪前、烹饪过程中接触到不洁物品后要洗手,烹饪结束之后也要洗手,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彻底清洁双手;

2、生熟分开是指将生的肉、禽、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单独存放。处理生食要用专用的刀具、案板,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交叉污染;

3、烧熟煮透是指尽量少吃凉拌菜;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食物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通常较高,一定要记得烧熟煮透;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未吃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者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原材料是指食材要干净。同时要注意,坚决不吃野味,不要食用未经检疫的活禽畜。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不吃我们平时很少食用或没有食用过的食品,避免出现食物过敏。做好的食物尽快食用,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餐具卫生,养成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三、蚊媒传染病

赴东南亚等气温较高地区旅游时,存在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疾病风险。上述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登革热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

健康提醒:

1、出行前准备适当的驱蚊剂、长衣长裤等;

2、抵达目的地后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

3、住宿选择有空调的宾馆酒店,睡觉时使用蚊帐;

4、回平后,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四、一氧化碳中毒

冬春季,气温较低,门窗紧闭,取暖的需求增加,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也在增加。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

健康提醒:

1、增强自我安全防范。生活中一氧化碳多由煤气、炭等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在使用煤炉、炭火等方式取暖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等灶具及管道,规避风险;

2、使用燃气、煤气热水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洗浴时间切勿过长,使用完要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3、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4、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立即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开窗通风。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电话急救。

五、心脑血管疾病

春节期间,由于饮食油腻、作息不规律、寒冷刺激等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健康提醒: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2、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3、情绪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学会释放压力,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4、适量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遵守医嘱,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确保病情稳定。


(撰稿:王宏宝   编辑:安正卓  审核:郭戴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春节健康提醒
时间:2025-01-23 16:33

祥蛇贺瑞,万家团圆,冬天逐渐走向尾声,春天的脚步显得愈加清晰。新春佳节将至,人群流动性大幅上升,返乡、走亲访友、民俗庆典等聚集性活动增多,在享受节日喜悦的同时,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市民朋友,需关注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蚊媒传染病、一氧化碳中毒和心脑血管风险,切莫忽略身体健康。

一、呼吸道传染病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近两周进入拐点,开始逐步下降。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门诊病例下降明显,新冠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受节日期间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不排除出现小幅波动的可能性。

健康提醒:

1、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外出时做好保暖措施;

2、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特别是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更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口;

3、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工作,就医及近距离接触他人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疾病,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开展疫苗接种,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5、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少量多次规律饮水;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6、若有出行计划,应准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物品,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二、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感染性或者中毒性疾病,通常称为食物中毒。节日期间,欢乐聚餐,共享美食,胃肠道“压力山大”,若不注意食品卫生,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食源性食物中毒通常会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不具有传染性。食物中毒主要分为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食物中毒,吃毒蘑菇等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预防食源性疾病并不复杂,牢记世卫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从而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提醒

1、保持清洁是指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买回家之后,我们要先用流动水进行清洗。烹饪前、烹饪过程中接触到不洁物品后要洗手,烹饪结束之后也要洗手,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彻底清洁双手;

2、生熟分开是指将生的肉、禽、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单独存放。处理生食要用专用的刀具、案板,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交叉污染;

3、烧熟煮透是指尽量少吃凉拌菜;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食物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通常较高,一定要记得烧熟煮透;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未吃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者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原材料是指食材要干净。同时要注意,坚决不吃野味,不要食用未经检疫的活禽畜。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不吃我们平时很少食用或没有食用过的食品,避免出现食物过敏。做好的食物尽快食用,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餐具卫生,养成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三、蚊媒传染病

赴东南亚等气温较高地区旅游时,存在感染登革热、疟疾等疾病风险。上述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中,登革热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

健康提醒:

1、出行前准备适当的驱蚊剂、长衣长裤等;

2、抵达目的地后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

3、住宿选择有空调的宾馆酒店,睡觉时使用蚊帐;

4、回平后,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四、一氧化碳中毒

冬春季,气温较低,门窗紧闭,取暖的需求增加,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也在增加。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

健康提醒:

1、增强自我安全防范。生活中一氧化碳多由煤气、炭等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在使用煤炉、炭火等方式取暖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等灶具及管道,规避风险;

2、使用燃气、煤气热水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洗浴时间切勿过长,使用完要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3、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4、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立即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开窗通风。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电话急救。

五、心脑血管疾病

春节期间,由于饮食油腻、作息不规律、寒冷刺激等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健康提醒: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2、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3、情绪稳定,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学会释放压力,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4、适量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

5、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遵守医嘱,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确保病情稳定。


(撰稿:王宏宝   编辑:安正卓  审核:郭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