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健康提醒

  • 时间:2025-07-31 16:24
  • 来源: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盛夏时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适宜细菌繁殖和蚊虫孳生,食源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加大。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公众,8月需防范蚊媒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和热射病的发生。

一、蚊媒传染病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日益增加,许多过去仅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疾病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温带地区。蚊媒传染病是指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登革热、疟疾、乙脑、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这些疾病由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蚊子在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宿主后,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从而引发疾病。不同蚊媒传染病的症状有所差异,但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病例可出现出血、休克和脑炎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近期我国局部地区基孔肯雅热持续扩散传播,流行地区旅行应谨防基孔肯雅热感染。

健康攻略:

❧ 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前往蚊类活跃地区,室内应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进行灭蚊和纱门、纱窗和蚊帐防蚊。

❧ 做好个人防护,出门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裸露的皮肤及衣服上使用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以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 清理卫生死角,清除蚊虫孳生地,如坑洼积水、水生植物、花盆托盘、废弃轮胎、废弃管道、树洞、地表积水、假山水池等,清除蚊虫繁殖场所。水培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 家庭及工作场所应重点关注水桶、闲置瓶罐、储水缸、院内排水沟等,主要采取翻盆倒罐、加盖、疏通水。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咽峡部位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多发于夏秋季,6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临床症状多以突发高热为初始表现,体温在24-48小时可达峰值,最高可达39℃-41℃,伴头痛和剧烈的咽部不适。婴幼儿常出现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儿童及成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剧烈咽痛,四肢肌肉酸痛,厌食乏力等。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在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出现暴发流行。急性期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健康攻略:

❧ 家长和孩子都应注意家庭及个人的卫生,少去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地方。  

❧ 做好环境卫生,孩子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物品要经常消毒。

❧ 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如勤洗手,玩具不接触口鼻等。

❧ 增强儿童免疫力,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对于幼儿园、游乐园、学校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三、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胃肠道黏膜引起腹泻,其传播途径大致相同,主要是病从口入。常见的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引起儿童腹泻;常见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可引起各类人群腹泻。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具有明显季节高峰,细菌引发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健康攻略:

❧ 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特别是从事餐饮业、保育员和给水人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早期筛查和隔离治疗。

❧ 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餐具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会。

❧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进食前和如厕后,避免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减少病原体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保护水源不被粪便污染。

❧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减少其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

❧ 对公共场所、医院、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

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引起的。夏季细菌繁殖快,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随着雨水增多,野生蘑菇生长茂盛,时常发生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

健康攻略:

❧ 保持清洁。接触食物前后要勤洗手,保持餐具、砧板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同时注意防鼠防蟑螂。

❧ 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产制品要充分烧熟煮透,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煮透。

❧ 确保食材安全。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买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 慎食街头熟食。购买熟食一定要到有合法资质证照和具备冷藏设施的超市或零售店购买,购买时要观察其色泽、气味,尽量少购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生食海产品等食品。  

❧ 慎食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内含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为了保障个人安全,不随意食用野菜野果。

五、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过高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热量产生超过了身体的散热能力,导致体温升高,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中;另一种是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发生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者中。热射病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脉搏及呼吸加快。严重者可引起高热(体温高达41℃以上)昏迷、抽搐、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健康攻略:

❧ 避免高温环境。减少在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环境中的暴露时间,特别是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户外活动或工作。

❧ 充分补水。应定时饮水,避免口渴时才饮水,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可选择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身体所需。

❧ 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伤害,并帮助身体散热。

❧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减轻身体负担。

❧ 饮食调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撰稿:王宏宝  编辑:安正卓  审核:郭戴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健康提醒
时间:2025-07-31 16:24

盛夏时节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适宜细菌繁殖和蚊虫孳生,食源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加大。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广大公众,8月需防范蚊媒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和热射病的发生。

一、蚊媒传染病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日益增加,许多过去仅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疾病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温带地区。蚊媒传染病是指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登革热、疟疾、乙脑、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这些疾病由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蚊子在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宿主后,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从而引发疾病。不同蚊媒传染病的症状有所差异,但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病例可出现出血、休克和脑炎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近期我国局部地区基孔肯雅热持续扩散传播,流行地区旅行应谨防基孔肯雅热感染。

健康攻略:

❧ 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前往蚊类活跃地区,室内应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进行灭蚊和纱门、纱窗和蚊帐防蚊。

❧ 做好个人防护,出门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裸露的皮肤及衣服上使用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以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

❧ 清理卫生死角,清除蚊虫孳生地,如坑洼积水、水生植物、花盆托盘、废弃轮胎、废弃管道、树洞、地表积水、假山水池等,清除蚊虫繁殖场所。水培植物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 家庭及工作场所应重点关注水桶、闲置瓶罐、储水缸、院内排水沟等,主要采取翻盆倒罐、加盖、疏通水。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咽峡部位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多发于夏秋季,6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临床症状多以突发高热为初始表现,体温在24-48小时可达峰值,最高可达39℃-41℃,伴头痛和剧烈的咽部不适。婴幼儿常出现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儿童及成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剧烈咽痛,四肢肌肉酸痛,厌食乏力等。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在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出现暴发流行。急性期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健康攻略:

❧ 家长和孩子都应注意家庭及个人的卫生,少去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地方。  

❧ 做好环境卫生,孩子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课桌椅、楼梯扶手等物品要经常消毒。

❧ 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如勤洗手,玩具不接触口鼻等。

❧ 增强儿童免疫力,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对于幼儿园、游乐园、学校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三、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胃肠道黏膜引起腹泻,其传播途径大致相同,主要是病从口入。常见的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引起儿童腹泻;常见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可引起各类人群腹泻。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具有明显季节高峰,细菌引发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引发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健康攻略:

❧ 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特别是从事餐饮业、保育员和给水人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早期筛查和隔离治疗。

❧ 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餐具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会。

❧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进食前和如厕后,避免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减少病原体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保护水源不被粪便污染。

❧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减少其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

❧ 对公共场所、医院、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

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引起的。夏季细菌繁殖快,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随着雨水增多,野生蘑菇生长茂盛,时常发生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

健康攻略:

❧ 保持清洁。接触食物前后要勤洗手,保持餐具、砧板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同时注意防鼠防蟑螂。

❧ 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产制品要充分烧熟煮透,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煮透。

❧ 确保食材安全。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买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 慎食街头熟食。购买熟食一定要到有合法资质证照和具备冷藏设施的超市或零售店购买,购买时要观察其色泽、气味,尽量少购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生食海产品等食品。  

❧ 慎食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内含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为了保障个人安全,不随意食用野菜野果。

五、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过高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热量产生超过了身体的散热能力,导致体温升高,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中;另一种是劳力性热射病,主要发生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者中。热射病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脉搏及呼吸加快。严重者可引起高热(体温高达41℃以上)昏迷、抽搐、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健康攻略:

❧ 避免高温环境。减少在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环境中的暴露时间,特别是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户外活动或工作。

❧ 充分补水。应定时饮水,避免口渴时才饮水,建议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可选择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身体所需。

❧ 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伤害,并帮助身体散热。

❧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减轻身体负担。

❧ 饮食调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撰稿:王宏宝  编辑:安正卓  审核:郭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