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信息 > 事业单位 > 市地震局

固本强基 赋能增效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平凉市地震局扎实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

  • 时间:2024-03-08 11:14
  • 来源:平凉市地震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以来,平凉市地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临夏州积石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经验教训,强化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深入调研摸底,针对“防震”“救灾”薄弱环节,以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高位统筹协调,在全市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压紧靠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防震减灾职责清单,健全完善“防”和“救”责任体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合作高效、合力推进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落实法制化政府建设要求,广泛开展普法活动,持续创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推进地震安全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城乡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规范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落实等地震行政执法事项。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防震减灾法治监督。

二是着力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全面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建成泾川、灵台、崇信钻孔形变和庄浪断层土壤气4个省属地震监测台站,改造完成泾川、崇信地下水物理观测站2个市属地震监测台站。扎实做好震情跟踪研判,健全完善“周月会商+专题会商”地震趋势研判工作机制,坚持做好“三局三站”联合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发展变化。因地制宜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灾情速报网络,提升综合报灾能力。精准摸排灾害风险隐患,开展重点县(市、区)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认真做好“两源”探察工作,扎实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形成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

三是着力提升韧性防御能力。深入实施拆危加固工程,精准排查城镇住宅和农村民居隐患,下大力气拆除危房、违建及临建。对抗震能力不足的城乡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交通等房屋设施进行抗震加固,逐步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加强抗震设防监管,争取实施平凉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项目。强化水库大坝、油气储运管线、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大力推进减隔震技术在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建和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切实提高乡镇房屋抗震能力,全面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和农民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管理,推进农居规范化建设,引导群众自建抗震房,持续提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

四是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协调、会商研判、现场保障、信息通报等协调联动机制,健全重大地震灾害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和地震处置跨区域应急调度机制,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处置协同配合能力。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常态化机制,完善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强化预案内容和流程衔接,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预案体系。充分准备应急救援物资,健全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储备点布局,实现储备物资向基层一线延伸,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不断强化应急力量建设,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打造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支撑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升地震专业救援能力。

五是着力提升智慧服务能力。规范推进预警工程运行,在全市中小学新建地震预警终端7个、预警大喇叭91个、预警信息采集反馈系统14套,健全地震预警业务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做好地震预警服务。努力提高科普宣传成效,着力打造“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品牌,积极推进建设防震减灾科普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数智信息服务,建设省市县融合、统一高效的地震灾害防御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普惠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信息产品服务。全力做好舆情监测引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舆情在初期得到妥善处置和有效管控,提高涉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与水平。(撰稿:郑雪艳  校对:牛文倩  审核:王 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固本强基 赋能增效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平凉市地震局扎实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
时间:2024-03-08 11:14

今年以来,平凉市地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临夏州积石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经验教训,强化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深入调研摸底,针对“防震”“救灾”薄弱环节,以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高位统筹协调,在全市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压紧靠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定防震减灾职责清单,健全完善“防”和“救”责任体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合作高效、合力推进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落实法制化政府建设要求,广泛开展普法活动,持续创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推进地震安全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城乡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规范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落实等地震行政执法事项。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防震减灾法治监督。

二是着力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全面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建成泾川、灵台、崇信钻孔形变和庄浪断层土壤气4个省属地震监测台站,改造完成泾川、崇信地下水物理观测站2个市属地震监测台站。扎实做好震情跟踪研判,健全完善“周月会商+专题会商”地震趋势研判工作机制,坚持做好“三局三站”联合会商,严密监视震情发展变化。因地制宜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灾情速报网络,提升综合报灾能力。精准摸排灾害风险隐患,开展重点县(市、区)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认真做好“两源”探察工作,扎实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形成地震灾害风险源清单。

三是着力提升韧性防御能力。深入实施拆危加固工程,精准排查城镇住宅和农村民居隐患,下大力气拆除危房、违建及临建。对抗震能力不足的城乡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交通等房屋设施进行抗震加固,逐步消除安全隐患。全面加强抗震设防监管,争取实施平凉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项目。强化水库大坝、油气储运管线、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大力推进减隔震技术在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建和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切实提高乡镇房屋抗震能力,全面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和农民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管理,推进农居规范化建设,引导群众自建抗震房,持续提升农村房屋抗震性能

四是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协调、会商研判、现场保障、信息通报等协调联动机制,健全重大地震灾害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和地震处置跨区域应急调度机制,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处置协同配合能力。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常态化机制,完善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强化预案内容和流程衔接,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预案体系。充分准备应急救援物资,健全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储备点布局,实现储备物资向基层一线延伸,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不断强化应急力量建设,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打造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支撑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升地震专业救援能力。

五是着力提升智慧服务能力。规范推进预警工程运行,在全市中小学新建地震预警终端7个、预警大喇叭91个、预警信息采集反馈系统14套,健全地震预警业务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做好地震预警服务。努力提高科普宣传成效,着力打造“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品牌,积极推进建设防震减灾科普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数智信息服务,建设省市县融合、统一高效的地震灾害防御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普惠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信息产品服务。全力做好舆情监测引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舆情在初期得到妥善处置和有效管控,提高涉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与水平。(撰稿:郑雪艳  校对:牛文倩  审核: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