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信息 > 事业单位 > 市地震局

坚持“六个聚焦” 提升“六大能力”
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4-07-12 17:38
  • 来源:平凉市地震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以来,市地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系统施策,全面深化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创新,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扎实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全面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责任落实,着力提升引领发展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1次。持续推进“四强引领·坚守‘震’地”党建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五星级”党支部,融合推进党的建设与防震减灾主业、防震减灾实践、锻造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质效、强化监督管理高度统一。通过举办读书班、集中辅导、主题党课、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组会议研究“三重一大”事项11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集中约谈2次,教育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聚焦多元共建,着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督促落实年度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对领导批示、部署调度、盯办督办的重点工作,事不过夜、立行快办、及时反馈。深入各县(市、区),逐行业逐部门督查地震应急预案、道路、电力、通信抢通保障方案修订完善及抢险救援力量、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开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集中宣传30场次,建立城市社区地震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申报争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3个、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示范社区7个、科普示范学校2个。开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落实等地震行政执法事项15次。

三是聚焦赋能增效,着力提升风险感知能力。争取落实新建灵台、泾川、崇信钻孔形变和庄浪断层土壤气4个地震监测台站。坚持“三局三站”联合会商机制,强化震情监视、风险防范、应急准备、社会宣传、值班值守。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排查灾害隐患点,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源、尾矿库等16类数据的补充完善,建立地震灾害预评估基础数据库。

四是聚焦强基固本,着力提升韧性防御能力。全力推动拆危加固,加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管理和技术指导,完成农村民居抗震改造567户。对大秦330KV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工程严格抗震设防监管,积极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1127户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服务工作,对已建成的集中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选址合理、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到位。录入上报2023年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2751项,累计采集2018年以来加固工程7933项、2020年以来新建工程13512项,为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提供数据支撑。

五是聚焦协同可靠,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平凉市地震系统应急处置工作手册》,修订完善《平凉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督促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各级各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地震演练,完善处置流程,熟悉操作规程,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推动健全市、县、乡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快速调拨机制,实现储备物资向基层一线延伸。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统筹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184支7392人。

六是聚焦普惠融合,着力提升智慧服务能力。新增数据集成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各1个、终端1个、预警“大喇叭”91个、预警信息采集反馈系统14个。举办防震减灾专题讲座22期,开展科普讲座50场次,开展“六进”宣传120余场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500余场次。开展2024年全市“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精心组织科普讲解大赛和主题征文,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影响力。结合“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组织地震系统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分众化、个性化宣讲,努力打通科普宣传“最后一公里”。(撰稿:鲍颖  编辑:牛文倩  审核:王 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坚持“六个聚焦” 提升“六大能力” 以高水平地震安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7-12 17:38

今年以来,市地震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系统施策,全面深化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创新,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扎实开展“防震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年”行动,全面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责任落实,着力提升引领发展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1次。持续推进“四强引领·坚守‘震’地”党建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五星级”党支部,融合推进党的建设与防震减灾主业、防震减灾实践、锻造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质效、强化监督管理高度统一。通过举办读书班、集中辅导、主题党课、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组会议研究“三重一大”事项11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集中约谈2次,教育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聚焦多元共建,着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督促落实年度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对领导批示、部署调度、盯办督办的重点工作,事不过夜、立行快办、及时反馈。深入各县(市、区),逐行业逐部门督查地震应急预案、道路、电力、通信抢通保障方案修订完善及抢险救援力量、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开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甘肃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集中宣传30场次,建立城市社区地震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申报争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3个、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示范社区7个、科普示范学校2个。开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落实等地震行政执法事项15次。

三是聚焦赋能增效,着力提升风险感知能力。争取落实新建灵台、泾川、崇信钻孔形变和庄浪断层土壤气4个地震监测台站。坚持“三局三站”联合会商机制,强化震情监视、风险防范、应急准备、社会宣传、值班值守。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排查灾害隐患点,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源、尾矿库等16类数据的补充完善,建立地震灾害预评估基础数据库。

四是聚焦强基固本,着力提升韧性防御能力。全力推动拆危加固,加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管理和技术指导,完成农村民居抗震改造567户。对大秦330KV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工程严格抗震设防监管,积极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1127户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服务工作,对已建成的集中安置点进行验收,确保选址合理、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到位。录入上报2023年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2751项,累计采集2018年以来加固工程7933项、2020年以来新建工程13512项,为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提供数据支撑。

五是聚焦协同可靠,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平凉市地震系统应急处置工作手册》,修订完善《平凉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督促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专项行动方案。指导各级各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地震演练,完善处置流程,熟悉操作规程,提高全社会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推动健全市、县、乡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快速调拨机制,实现储备物资向基层一线延伸。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装备配备和技术培训,统筹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184支7392人。

六是聚焦普惠融合,着力提升智慧服务能力。新增数据集成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各1个、终端1个、预警“大喇叭”91个、预警信息采集反馈系统14个。举办防震减灾专题讲座22期,开展科普讲座50场次,开展“六进”宣传120余场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500余场次。开展2024年全市“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精心组织科普讲解大赛和主题征文,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影响力。结合“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组织地震系统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分众化、个性化宣讲,努力打通科普宣传“最后一公里”。(撰稿:鲍颖  编辑:牛文倩  审核:王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