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 蓄势赋能
——平凉市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今年以来,平凉市紧扣“三区一城市”建设,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挺膺奋进“开门红”,聚力冲刺“双过半”,千方百计挖潜力、夯基础、稳投资,全市经济承压稳行,项目投资持续加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投资向优发力,夯实项目“硬支撑”。在工作机制上出实招。全面落实项目工作“4+2”机制和“红黄蓝”预警、“红黑榜”晾晒制度,锚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党政主要领导按月及时分析研判投资形势,创新部署“冬日无闲·大抓前期”行动,助力总投资1468.8亿元的608个清单项目快开快建,上半年开复工率82.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国省4.9、4个百分点。在高位推进上求实效。坚持重大项目“一把手”工程定位,按旬召集联席会议,牵头解决“疑难症”,全力破解“中梗阻”。上半年14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6亿元,投资完成率61.3%;75个市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9.5亿元,占年度投资63.51%,环比增长14.73%。在接续发展上拓增量。紧扣投资调度和项目入库“双主线”,行业部门组建服务专班,逐项靠实投资家底,精准施策、专题调度,全程跟进做好项目促建、投资促统工作,做到开工即纳统。上半年全市新入库项目325项,入库率居全省前列。
提质向精突破,靶向衔接“最前沿”。一是把准新风向。积极抢抓“两重”“两新”增量政策,实施项目谋划储备“十百千”突破提升行动,创新论证“两上两下”机制,邀请行业部门、咨询机构4次把脉定向,5次深入县区专题辅导,建立总投资472亿元“三类资金”项目库,制定争资争项指南书、路线图,主动适应新形势,抢抓机遇争上游。二是找准快车道。探索建立“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专家评审”模式,先后启动8轮申报预审,深入研究包装策划,对纲深谋提质增效,力争做到“上级政策出台,优质项目即来”。上半年到位国省政策性资金56项14.12亿元,撬动投资规模超20亿元以上。三是盯准质效关。切实立足本职主责,紧盯要件过筛审核、按类反馈,以“专精”促“能效”,全力提升达标率、到位量。其中,全市城市地下管网项目“绿灯”占比100%,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三北”两重项目连续两年争资落地;社会事业领域实现投向“全覆盖”,医疗强基专项争引再创新高。
聚力向新谋变,筑巢引凤“蓄动能”。优化软环境。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综合改革,实现项目“同一入口、同一出口”全流程审批,全市上半年通过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审批、批准、备案项目381个,较2024年同比增长3.3%。强链育产业。纵深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编制“五图谱三清单”,围绕工业扩量向新、农业高端创牌、文旅康养融合,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吸引大北农科技集团、杭州幄肯、陕西量维、永道集团、香港卫理等10户行业龙头企业进驻落户,助力兰洽会签约项目159项433亿元,同比增长2.4%。倾心解难题。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召集民营企业座谈10次,归集解决项目堵点、资金诉求220余项,按月向金融机构推送9大产业链530项重点项目,先后融资52.41亿元,争取商业性贷款27.16亿元,激活社会资本投资22.82亿元。
下一步,平凉市将以“甘肃所需、平凉所能”,吃透把握政策“组合拳”,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拿得出、顶得上、能见效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量足质优”保全市投资“增量进位”,奋力实现“全年旺”,为2025年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撰稿:刘瑾 编辑:冶春阳 审核:吕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