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控林业有害生物 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期,接群众举报在灵台县独店镇姚李村发现疑似“美国白蛾”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市林检站及时会同市、县农业农村、林检部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样,并将采集的标本送省级部门鉴定。经专家鉴定,发现的蛾虫为杨雪毒蛾。
据专家介绍:杨雪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又名杨毒蛾、柳毒蛾,属毒蛾科。主要危害山杨、黑杨、赤杨、小叶杨、柳树、白桦及榛子,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之一。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河北、山东、黑龙江、甘肃、宁夏、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河南等地。
近年来,随着平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工作的持续深入,部门联防、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突发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公众对林草有害生物防范意识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市林检站积极争取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防治项目,大力推行绿色防治技术,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达到90%,无公害防治面积达到16.2万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下一步,市林检站将继续以林长制为抓手,靠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聚焦防控重点、科学监测预报、精准有效防控,不断提升监测防治人员业务能力,突出“人防+物防+技防”,切实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努力为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一是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全面掌握发生动态。通过对易发病虫害物种、易发区域定期巡查和定点观测相结合,积极开展苗木产地、调运检疫,特别是对新造林地、防护林等敏感区域进行调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科学制定防治方案,精准施策综合防控。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等方法,减少虫口数量、降低种群密度,确保有虫不成灾。
三是不断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群防群控意识。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向群众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防护意识。同时,积极组织防治技术培训,对林区的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撰稿:马宇航 审核:王伟 编辑:柳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