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信息 > 政府部门 > 市林草局

林木品种审定:为绿色家园筑牢根基

  • 时间:2025-08-20 09:07
  • 来源: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在林业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林木品种审定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恰似为绿色家园筑牢根基的坚实奠基礼。它不仅是对林木品种优良特性的权威认证,更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什么是林木品种审定

林木品种审定,是指依据相关法规与标准,由专业的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选育或引进的林木品种,在生长特性、适应性、抗逆性、产量与品质等多方面展开全面、严格的评估与鉴定 ,进而判定其是否适宜推广以及明确推广范围的重要程序。简单来说,这是一场对林木品种的“大考”,只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品种,才有资格在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林木品种审定

1. 保障林业生产安全。不同的林木品种对生长环境有着各异的要求。未经审定便盲目引种和推广,极有可能因品种与环境不适配,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低下,甚至遭受病虫害的严重侵袭,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审定,能够精准筛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有效避免这些风险,为林业生产保驾护航。例如,在干旱地区,若盲目种植需水量大的林木品种,不仅难以存活,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水资源。而经过审定的耐旱品种,则能在该地区茁壮成长,发挥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 推动林业良种化进程。审定过程如同一场激烈的“选优竞赛”,激励着科研人员和育种者不断创新,培育出更多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林木良种。这些良种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林地生产力,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一些速生丰产的用材林良种,可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提高木材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 维护市场秩序。审定为林木种苗市场设立了明确的准入门槛,有效遏制了不合格种苗的流通,减少了品种冒牌、套牌等乱象,保障了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种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未经审定、质量不明的种苗时,种植户往往难以辨别,容易购买到劣质种苗,遭受经济损失。而审定制度的实施,让种植户能够放心选择有品质保障的种苗。

三、林木品种审定申报需要哪些条件

1. 经区域试验证实优良的品种。按科学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证实在一定区域内生产上具备较高使用价值、性状优良的品种。在甘肃省,要求在省内至少3个区域试验点完成试验,并提供相关数据,以充分验证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例如,某一杨树新品种,在3个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试验点,均展现出速生、抗逆性强等优势,就满足这一申报条件。

2. 优良种源、林分或种子生产基地的种子。优良种源区内的优良林分,或者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具有遗传增益,能够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繁殖材料。

3. 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品种。具备特殊使用价值的种源、家系或无性系,如具有独特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或能适应特殊环境(如盐碱地、荒漠等)的品种,也可申报审定。比如,一些耐盐碱的林木品种,对于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和绿化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审定程序获得推广。

4. 引种驯化成功的品种。从国内外引种试种成功,拟作为良种进行推广应用的品种,只要在引种地区能够证明其适应性,也符合申报要求。在引进国外某一观赏树种时,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证明其在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且观赏效果良好,就可申请审定。

四、申报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 申请书。填写《甘肃省林木品种审(认)定申请书》,这是申报的基础材料,需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人信息、品种基本信息等内容。

2. 选育报告。详细阐述林木品种选育情况,涵盖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特性、选育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区域试验规模与结果的详细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精准呈现、品种特性的全面解读、繁殖栽培技术要点的悉心指导、主要缺陷的客观认识、主要用途的明确界定、抗性的深入研究以及适宜种植范围的科学划定等方面。同时,要为品种拟定一个恰当、准确的名称,以便识别和推广。若以品质、特殊使用价值等作为主要申报理由,更要对这些方面作出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检测数据,用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

3.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描述。对品种及无性系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进行详细描述。这是判断品种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审定委员会全面了解品种的遗传特性。例如,描述某一果树品种的果实大小、形状、色泽等特征的一致性,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稳定性。

4. 区域试验证明表。提供区域试验证明表,在甘肃省完成区域试验的品种,应当提供省内至少3个区域试验点数据。这些数据是品种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和优良性的有力证明,能够直观地展示品种的优势和潜力。

5. 图像资料或图谱。准备林木品种特征(叶、茎、根、花、果实、种子、整株植物、试验林分)的彩色图像资料或者图谱,让审定委员会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品种的形态特征。这些图像资料应清晰、准确,能够反映品种的典型特征。

6. 真实性承诺书。提交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可靠,这是申报的基本诚信要求,也是保障审定工作公正、公平的基础。

7. 其他特殊材料。若申请审定的林木品种属转基因品种,还应当提供转基因林木安全证书,以证明其安全性;申请人与原选育人不一致的品种,应当提供原选育人的委托书,明确权利归属;已通过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审定的品种,应提供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便于审定委员会参考。

五、审定的流程是怎样的

1. 提交申请。申请人准备好申报材料后,通过县、市级林草部门逐级审核后,提交至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启审定的征程。

2. 资格与材料审查。由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全面资格审查,深入研究选育报告,反复验证区域试验数据,仔细比对图像资料,并开展现场核查,以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现场核查。申请者需在能充分体现品种主要特性的适宜时期前20天,及时通知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将组织有关审定委员深入选育现场,实地核查品种选育情况,观察林木的生长状况,测量各项生长指标,与申请人进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品种的实际表现,认真核实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最终出具客观、详实的现场核查报告。

4. 初审与复审。由申请者区域试验地县、市级林草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申请品种进行初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对品种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初审意见。对初审通过的品种报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复审,结合初审意见从不同角度对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做出科学、公正的审定决定。

5. 公告与颁证。经审定通过的林木品种,将由审定委员会统一编号登记,并将审定结果报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向社会予以公布,宣告这些品种的诞生,为其推广应用铺平道路。


(撰稿:赵刘敏  编辑:柳文玉  审核:陈海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林木品种审定:为绿色家园筑牢根基
时间:2025-08-20 09:07

在林业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林木品种审定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恰似为绿色家园筑牢根基的坚实奠基礼。它不仅是对林木品种优良特性的权威认证,更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什么是林木品种审定

林木品种审定,是指依据相关法规与标准,由专业的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选育或引进的林木品种,在生长特性、适应性、抗逆性、产量与品质等多方面展开全面、严格的评估与鉴定 ,进而判定其是否适宜推广以及明确推广范围的重要程序。简单来说,这是一场对林木品种的“大考”,只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品种,才有资格在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林木品种审定

1. 保障林业生产安全。不同的林木品种对生长环境有着各异的要求。未经审定便盲目引种和推广,极有可能因品种与环境不适配,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低下,甚至遭受病虫害的严重侵袭,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审定,能够精准筛选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有效避免这些风险,为林业生产保驾护航。例如,在干旱地区,若盲目种植需水量大的林木品种,不仅难以存活,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水资源。而经过审定的耐旱品种,则能在该地区茁壮成长,发挥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 推动林业良种化进程。审定过程如同一场激烈的“选优竞赛”,激励着科研人员和育种者不断创新,培育出更多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林木良种。这些良种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林地生产力,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一些速生丰产的用材林良种,可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提高木材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 维护市场秩序。审定为林木种苗市场设立了明确的准入门槛,有效遏制了不合格种苗的流通,减少了品种冒牌、套牌等乱象,保障了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种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未经审定、质量不明的种苗时,种植户往往难以辨别,容易购买到劣质种苗,遭受经济损失。而审定制度的实施,让种植户能够放心选择有品质保障的种苗。

三、林木品种审定申报需要哪些条件

1. 经区域试验证实优良的品种。按科学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证实在一定区域内生产上具备较高使用价值、性状优良的品种。在甘肃省,要求在省内至少3个区域试验点完成试验,并提供相关数据,以充分验证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例如,某一杨树新品种,在3个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试验点,均展现出速生、抗逆性强等优势,就满足这一申报条件。

2. 优良种源、林分或种子生产基地的种子。优良种源区内的优良林分,或者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具有遗传增益,能够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繁殖材料。

3. 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品种。具备特殊使用价值的种源、家系或无性系,如具有独特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或能适应特殊环境(如盐碱地、荒漠等)的品种,也可申报审定。比如,一些耐盐碱的林木品种,对于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和绿化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审定程序获得推广。

4. 引种驯化成功的品种。从国内外引种试种成功,拟作为良种进行推广应用的品种,只要在引种地区能够证明其适应性,也符合申报要求。在引进国外某一观赏树种时,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证明其在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且观赏效果良好,就可申请审定。

四、申报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 申请书。填写《甘肃省林木品种审(认)定申请书》,这是申报的基础材料,需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人信息、品种基本信息等内容。

2. 选育报告。详细阐述林木品种选育情况,涵盖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特性、选育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区域试验规模与结果的详细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精准呈现、品种特性的全面解读、繁殖栽培技术要点的悉心指导、主要缺陷的客观认识、主要用途的明确界定、抗性的深入研究以及适宜种植范围的科学划定等方面。同时,要为品种拟定一个恰当、准确的名称,以便识别和推广。若以品质、特殊使用价值等作为主要申报理由,更要对这些方面作出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检测数据,用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

3.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描述。对品种及无性系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进行详细描述。这是判断品种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审定委员会全面了解品种的遗传特性。例如,描述某一果树品种的果实大小、形状、色泽等特征的一致性,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稳定性。

4. 区域试验证明表。提供区域试验证明表,在甘肃省完成区域试验的品种,应当提供省内至少3个区域试验点数据。这些数据是品种在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和优良性的有力证明,能够直观地展示品种的优势和潜力。

5. 图像资料或图谱。准备林木品种特征(叶、茎、根、花、果实、种子、整株植物、试验林分)的彩色图像资料或者图谱,让审定委员会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品种的形态特征。这些图像资料应清晰、准确,能够反映品种的典型特征。

6. 真实性承诺书。提交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可靠,这是申报的基本诚信要求,也是保障审定工作公正、公平的基础。

7. 其他特殊材料。若申请审定的林木品种属转基因品种,还应当提供转基因林木安全证书,以证明其安全性;申请人与原选育人不一致的品种,应当提供原选育人的委托书,明确权利归属;已通过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审定的品种,应提供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便于审定委员会参考。

五、审定的流程是怎样的

1. 提交申请。申请人准备好申报材料后,通过县、市级林草部门逐级审核后,提交至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启审定的征程。

2. 资格与材料审查。由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全面资格审查,深入研究选育报告,反复验证区域试验数据,仔细比对图像资料,并开展现场核查,以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现场核查。申请者需在能充分体现品种主要特性的适宜时期前20天,及时通知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将组织有关审定委员深入选育现场,实地核查品种选育情况,观察林木的生长状况,测量各项生长指标,与申请人进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品种的实际表现,认真核实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最终出具客观、详实的现场核查报告。

4. 初审与复审。由申请者区域试验地县、市级林草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申请品种进行初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对品种进行全面评估),形成初审意见。对初审通过的品种报甘肃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复审,结合初审意见从不同角度对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做出科学、公正的审定决定。

5. 公告与颁证。经审定通过的林木品种,将由审定委员会统一编号登记,并将审定结果报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向社会予以公布,宣告这些品种的诞生,为其推广应用铺平道路。


(撰稿:赵刘敏  编辑:柳文玉  审核:陈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