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精深加工强引擎 打造农头工尾新样板——“静宁苹果”赋能我市工业领域全链升级战略布局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壮骨夯基、转型领跑”发展主线,坚持“八动”协同,统筹推进“静宁苹果”全产业链发展,走出了一条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驱动、标准引领、全链升级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全市优质苹果面积稳定在151万亩,苹果产量254万吨;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关联企业980家;果品年贮藏能力126万吨,苹果精深加工能力达到16.5万吨;先后引进名优品种49个,“静宁苹果”入选国家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品牌价值提高至180.86亿元。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13个,苹果规模化经营面积20.38万亩,占比13.5%。苹果产业关联企业达980户,其中市级以上涉果龙头企业98户,国家级和省级涉果龙头企业占比32%。培育壮大果品精深加工企业7家。累计培育苹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家、省级示范社35家;累计培育苹果类家庭农场达47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西物优品等一批智能化工厂,实现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始终把培育壮大链主企业作为拉动“静宁苹果”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关键主体和核心力量,鼓励链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装备升级,加速产品开发。组建了集果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金融保险、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平凉苹果产业联盟,培育德美、常津、贡禾农业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红六福、齐翔、龙泉源等省级龙头企业28家,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关联企业980家,积极推动德美地缘等企业挂牌上市。静宁县陇原红果品公司、格瑞合作社荣获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成长型企业品牌案例”。
产业集群功能日益凸显。按照壮大一产、带动二产、辐射三产的思路,扶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优产品,积极发展苹果汁、苹果醋、苹果脆片及果胶、多酚、膳食纤维、苹果花茶、苹果啤酒等综合利用系列产品,打造对接市场需求、带动全链增值的静宁苹果加工“集群”。建成分拣、清洗、包装等生产线23条,果品年贮藏能力126万吨,苹果精深加工能力达到16.5万吨;恒达、欣叶等成为西部最大纸制品包装龙头企业,年生产纸箱3.5亿平方米,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市林草局将全力推动苹果全链产出效益实现新提高,聚焦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以提升苹果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水平为基础,以开发精深加工产品为重点,以发展苹果关联产业为补充,以各县(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以及产地冷链物流园为重要承载,加速构建苹果加工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苹果加工与全市工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加快果品精深加工。以静宁工业园区、庄浪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各县(区)苹果产地冷链物流园为补充,坚持苹果深加工企业招引和培育两手抓,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做出“拳头产品”,加快形成果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带。发挥贡禾食品、陇原红、西物优品、峰果纯素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静宁县苹果精深加工、庄浪县苹果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果脆、果酱、果丁、果泥、果胶、果粉、多酚、酵素、苹果啤酒、苹果白酒、苹果肽、苹果籽油、膳食纤维、面膜、纯露等精深加工产品,创新开发苹果加工伴手礼盒、旅游赠品等新产品,不断提高苹果本地加工率,满足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
深化苹果综合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苹果全链条循环发展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变废为宝”。强化果皮、果渣等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推进果渣干燥制粉、发酵生产有机肥,果皮重点提取果胶、膳食纤维及多酚等功能成分。探索枝条等果树废弃物加工为生物质燃料颗粒、食用菌基料或环保材料的资源化路径;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高值化利用技术,建立“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生态回归”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发展关联产业。以苹果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为核心,多渠道扩大纸箱包装、果筐、果袋、发泡网、地膜地布、肥料、农机等关联企业产能。在支持现有本地企业扩容增量的基础上,借助静宁产销会、杨凌农高会、全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通过上门招商、精准引商的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来平从事防灾减灾设施设备生产、果园废弃物加工利用,以及果园立架设施、小型运输车、园艺工具等机械、器具、装备制造生产,实现农用物资扩能和本土化生产。
补齐产地加工短板。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微企业等发展苹果商品化处理和产地初加工,扩大预冷、清洗、筛选、包装等智能化初加工生产线覆盖面,改造提升现有初加工设备,提高商品化处理程度,推动苹果分级销售、延长销售期,实现优果优价、全年供应。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依托静宁、庄浪甘肃苹果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核心区,以及静宁、庄浪、灵台(苹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园区发展实际,引导各类苹果商品化处理和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着重布局建设一批分级、保鲜、包装、储藏、烘干、发酵、萃取等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设备设施,提升苹果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在静宁、庄浪等苹果核心产区布局开发果酒、果脆、果胶、多酚、酵素、苹果籽油、膳食纤维等精深加工产品,在泾川等苹果产区适度布局果汁等初中级加工产品。其它县(区)积极引进果品加工项目,集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到2030年,全市苹果亩均产量持续提高,全市苹果总产量达到320万吨;进入市场的苹果全部进行清洗分级和包装等初加工流程,苹果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2万吨以上;苹果相关产业融合示范点丰富多样、蓬勃发展;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20亿元。
(撰稿:任思翰 编辑:苏菁 审核: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