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平凉市社会救助暖心故事(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紧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深化细化实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华亭市:主动救助暖民心
家住华亭市安口镇瓷市街社区的居民兰女士,56岁,从小肢体残疾,原由母亲照顾,享受差额二档低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4年年初,母亲的离世使兰女士心理受到了影响。
华亭市民政局、安口镇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家中看望并详细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得知兰女士的肢体三级残疾证已过期,民政局工作人员与残联部门评残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帮助及时开展了评残鉴定。新的残疾证(肢体二级残疾)办理好后,民政局工作人员再次上门,帮助兰女士提出特困人员认定申请,并耐心为她讲解相关政策,开展心理疏导,鼓励她重拾生活信心。2024年5月,兰女士被认定为特困人员,由侄女监护照料其日常生活,每月领取特困供养基本生活费,并享受“四个一”照料服务,使她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近年来,华亭市民政局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针对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救助需求,尤其是特困供养对象,持续拓展社会救助功能,主动开展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四个一”照料服务,做到“应救尽救、应助尽助”,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灵台县:分层救助帮民困
家住灵台县西屯镇店子村的任女士,家中4口人,原本靠丈夫农业种植维持生计。2023年12月,丈夫突发疾病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原本充满幸福欢乐的家庭一下失去了经济支柱。
镇村干部在掌握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人员入户核实家庭情况,及时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将该户纳入农村一类低保保障范围。因任女士听力、言语一级残疾,按照规定及时将她的三个孩子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因其丈夫生前患病住院抢救,花费较大,给予临时救助8400元。经过多层救助帮扶措施的落实,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灵台县民政局持续推进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线上大数据核查+线下铁脚板走访”的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推进“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2024年以来,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109人,全面扎实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高效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落实见效。
庄浪县:点亮困境中的希望之光
家住庄浪县万泉镇的高先生,他辛勤劳作,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平淡知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他和家庭的生活。2024年1月,高先生被诊断出患有肝硬化失代偿期,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费用高昂。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陷入了困境,也让生活失去了希望。
在最艰难的时刻,入户走访的万泉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积极落实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帮助高先生申请急难临时救助,同时开展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身份认定工作,帮助申请医疗救助,家庭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在高先生得到医疗救助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再次开展入户核查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将该户纳入农村二类低保保障范围,让高先生家庭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庄浪县民政局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落实救助政策,积极构建社会救助发展新格局,持续聚焦困难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坚守初心,暖心为民,把为民解忧的日常小事谱写成五彩斑斓的“暖心故事”。2024年以来,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483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81人。
(撰稿:胡源 编辑:刘斯杨 审核:陈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