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平凉市多措并举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平凉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根本,以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以“5+N”推进措施为抓手,深入实施“改薄倍增”行动、“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和“破十攻坚行动”,全面夯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多点发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4.61亿元,村均31.65万元,较2020年增长近6倍,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八成。今年上半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839.7万元,村均达到6.76万元。
盘活资源,解锁集体财产“金钥匙”
盘活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质是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增值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背靠崆峒山风景名胜,建立“双引三带”(党支部引领、政策引导,村干部带头、党员带动、能人带富)机制,大力发展露营、滑翔、垂钓等文旅新业态;盘活利用旧校舍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日产纯净水800桶,为周边农家乐、露营烧烤基地等提供安全饮水,通过市场化开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2024年西沟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73万元,带动周边180余名群众就业。崇信县黄寨镇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窑洞,积极探索窑洞养牛新模式,先后改造废弃窑洞439孔,建成养牛基地8处,新改建500头以上规模化肉牛养殖场5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6万元。
产业筑基,点燃发展“主引擎”
产业带动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根基性路径,其关键在于选准特色产业、构建联农机制、强化集体主导力。各县(市、区)聚焦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建设,紧盯“牛果菜薯药”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办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生态生活体验地等集体经济示范点,进一步激活了村集体发展增收“新引擎”。崆峒区大寨乡白土村依托“平凉红牛”产业链建设,创新“党建引领+合作社+基地+带头人+农户”模式,整合各级扶持资金1171万元,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基地,年育肥出栏800头、繁育100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7.45万元。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紧紧围绕设施蔬菜产业链建设,立足本村设施蔬菜产业传统优势,将分散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进行整合,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500亩,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7.85万元。
农旅交融,彰显乡村“新魅力”
农旅融合是激活乡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的创新路径,其核心在于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通过产业融合、利益共享实现三方共赢。静宁县双岘镇持续深化党建联建模式,成立农文旅联合党总支,整合土地150亩,重点打造仙鹤谷旅游景区,推动形成全镇“一心两带四基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布局,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获取稳定财产性收入,2024年全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33.70万元,超出全县平均水平4万元。灵台县中台镇康家沟村立足区位优势,深度融合“生态+文化+产业”,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康养”四季旅游品牌,儿童游乐场、水上乐园等设施一应俱全,特色农家乐、瓜果采摘园人气火爆,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50.03万元。
村企联营,构建多方共赢“新格局”
村企联营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引进其他社会法人(企业)共同经营集体资源的新型联农带农机制,有助于破解农村对集体资源投资乏力、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等问题。庄浪县南坪镇坚持党建引领,采取“1+3+X+N”模式,引进山东一家食用菌企业和周边6个村成立产业链联合党委,整合苏坪等3村土地508亩,统筹刘坪等4个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400万元,建成水洛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园,村集体共投资2300万、占比12.26%,企业投资占比87.74%。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运,年产值3886万元,净收益1124万元,带动村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以上。灵台县独店镇党委牵头,将21个村党总支(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为联合社,各村在联合社牵引带动下,以土地、资源、资金等方式进行入股,联合社与镇域内龙头企业合作,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嵌入到全镇苹果、艾草等产业链条之中,与溪河韵艾草科技公司开展合作经营,发展艾草产业。溪河韵艾草科技公司负责保底收购、加工及分红,通过稳定分红、稳定用工、稳定流转土地、稳定技术服务,实现了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兜底保障,202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24.94万元、村均达到34.5万元,同比增长48.7%。
服务惠民,织密利益“联结网”
惠民服务就是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组织当地农民有偿承接本地和周边区域劳务服务、家政服务、建筑施工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农村各类生产生活服务,推动集体创收和农民就业。崆峒区柳湖镇十里铺村创新发展“党组织+公司+农户”共富模式,成立永顺物业公司开展物业服务,创新集体财产分红模式,将财产性分红变福利性分红,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再次分配,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惠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崆峒区香莲乡上麻村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全乡农机手和种植户资源,为农户提供机耕、机种、机收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服务农户734户,服务面积1.2万亩,节省农业生产成本3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5.5万元。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足用好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和清产核资成果,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要素保障、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自身优势、深挖资源禀赋、完善利益联结、健全监管制度,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奋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助力。
(撰稿:鲍娟娟 编辑:王 莹 审核:朱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