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育英才 广搭平台助成长平凉市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4-04-02 20:18
  • 来源:平凉市生态环境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近年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扣强一线、强执法、强服务、强队伍、创一流“四强一创”总体思路和学习型、专业型、协作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六型”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制定出台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坚持引培并举、育用结合,着力壮队伍、优结构、提素质、育动能、建机制、激活力、强保障,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综合执法、环保产业和复合型“五类生态环境人才”各尽其需、人尽其才、健康成才,以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赋能增效。

重视引才扩增量,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高标准选才。加强与县区党委及组织部门衔接,推动打通干部流通渠道,破解生态环境领域垂直管理体制人才交流弊端,积极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入“人才活水”。近年来,先后转任乡镇(部门)“一把手”担任县区分局局长5名,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部门提拔任职6名,紧盯人才资源短板招录生态环保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全系统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壮大,现有市级领军人才1名、“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7名、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11名。二是坚持多渠道引才。聚焦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主动引进“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常态化跟踪监测、溯源分析,邀请省级技术团队开展2轮污染成因分析、5次技术帮扶,应用激光雷达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多维度提升“技防”力量,推进科学、精准治污。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先后4次邀请中国环科院、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培训指导,2023年争取到位专项资金1.17亿元,储备项目25个6.81亿元,特别是,指导静宁县成功申报了“葫芦河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市首个EOD项目,概算总投资19.94亿元。三是坚持全方位成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名。主动破解体制壁垒,盘活岗位资源,健全职称评聘制度,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7名,其中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29名。积极协调争取倾斜政策,推动项目人员入编9名、提拔使用2名、晋升中级职称6名,有效调动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

强化育才优存量,提升人才素质

一是坚持“学”以铸魂。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统筹“五学联动”,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县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每周一干部集体学习,持续落实“干部上讲台”活动60多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二是坚持“训”以赋能。积极搭建“1+2+N”多层次培训教育体系,坚持每年举办1个专题班,举办全系统政治理论暨业务技能、法律知识更新2个综合培训班,举办全市环评、排污许可等多个专项业务培训班,着力增强人才履职能力。近3年,累计培训系统党员干部54期4300余人(次),干部职工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全面过硬。三是坚持“练”以促战。按照强一线、强执法、强服务、强队伍、创一流“四强一创”总体思路,实施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大比武”实战训练,努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常态化开展队列训练、VR模拟演练、无人机实操,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取得突破。组织开展执法、监测、应急大比武活动,培树标兵典型,引导比学赶超。2023年,荣获全省应急演练比武团体一等奖、执法大比武团体二等奖。

突出用才提质量,发挥人才作用

一是搭建交流成长平台。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各类人才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近2年,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开展培训10多人次,先后选派14名执法骨干赴山东、河北监督帮扶,20多名监测人员赴省直单位跟班学习。组织开展全系统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观摩交流,先后举办“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和“凝心铸魂强队伍、奋勇争先展风采”系列活动,连办2届系统运动会,多角度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实干笃行。二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由市领军人才牵头组建技术团队,分析葫芦河流域尾矿库分布情况,成功谋划申报甘肃省黄河流域平凉段尾矿库集中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分析泾河葫芦河水系特征,梳理形成“依托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全流域水力调度配合实现拦污控污”“以支流控制干流”等水环境应急防控工作思路,成功举办“环保使命·202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受到各级广泛好评。三是搭建价值实现平台。深入开展全系统“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活动,全面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协作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六型”人才队伍。扎实推进“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系统党建品牌创建,建设“党建+环保”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创新推行“清单”调度“三色”预警“台账”管理特色政务督办模式和“全员执法”理念,部署开展问题大排查、工作大调研、成果大转换活动和“走出去跑上去沉下去”专题活动,推动工作创新突破。近2年,全系统先后有9个集体、18名个人获得国家和省市表彰,市执法队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1名同志被授予甘肃省2022年唯一一个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撰稿:张浩  审核:兰仲武 责编:朱瑞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精准施策育英才 广搭平台助成长平凉市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02 20:18

近年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扣强一线、强执法、强服务、强队伍、创一流“四强一创”总体思路和学习型、专业型、协作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六型”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制定出台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坚持引培并举、育用结合,着力壮队伍、优结构、提素质、育动能、建机制、激活力、强保障,推动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综合执法、环保产业和复合型“五类生态环境人才”各尽其需、人尽其才、健康成才,以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赋能增效。

重视引才扩增量,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高标准选才。加强与县区党委及组织部门衔接,推动打通干部流通渠道,破解生态环境领域垂直管理体制人才交流弊端,积极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入“人才活水”。近年来,先后转任乡镇(部门)“一把手”担任县区分局局长5名,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部门提拔任职6名,紧盯人才资源短板招录生态环保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全系统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壮大,现有市级领军人才1名、“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7名、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11名。二是坚持多渠道引才。聚焦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主动引进“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常态化跟踪监测、溯源分析,邀请省级技术团队开展2轮污染成因分析、5次技术帮扶,应用激光雷达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多维度提升“技防”力量,推进科学、精准治污。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先后4次邀请中国环科院、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等专业机构培训指导,2023年争取到位专项资金1.17亿元,储备项目25个6.81亿元,特别是,指导静宁县成功申报了“葫芦河生态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全市首个EOD项目,概算总投资19.94亿元。三是坚持全方位成才。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名。主动破解体制壁垒,盘活岗位资源,健全职称评聘制度,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7名,其中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29名。积极协调争取倾斜政策,推动项目人员入编9名、提拔使用2名、晋升中级职称6名,有效调动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

强化育才优存量,提升人才素质

一是坚持“学”以铸魂。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核心内容,统筹“五学联动”,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县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每周一干部集体学习,持续落实“干部上讲台”活动60多人(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二是坚持“训”以赋能。积极搭建“1+2+N”多层次培训教育体系,坚持每年举办1个专题班,举办全系统政治理论暨业务技能、法律知识更新2个综合培训班,举办全市环评、排污许可等多个专项业务培训班,着力增强人才履职能力。近3年,累计培训系统党员干部54期4300余人(次),干部职工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全面过硬。三是坚持“练”以促战。按照强一线、强执法、强服务、强队伍、创一流“四强一创”总体思路,实施全年、全员、全过程“大练兵+大比武”实战训练,努力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常态化开展队列训练、VR模拟演练、无人机实操,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取得突破。组织开展执法、监测、应急大比武活动,培树标兵典型,引导比学赶超。2023年,荣获全省应急演练比武团体一等奖、执法大比武团体二等奖。

突出用才提质量,发挥人才作用

一是搭建交流成长平台。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引导各类人才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近2年,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开展培训10多人次,先后选派14名执法骨干赴山东、河北监督帮扶,20多名监测人员赴省直单位跟班学习。组织开展全系统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观摩交流,先后举办“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和“凝心铸魂强队伍、奋勇争先展风采”系列活动,连办2届系统运动会,多角度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实干笃行。二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由市领军人才牵头组建技术团队,分析葫芦河流域尾矿库分布情况,成功谋划申报甘肃省黄河流域平凉段尾矿库集中区域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分析泾河葫芦河水系特征,梳理形成“依托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全流域水力调度配合实现拦污控污”“以支流控制干流”等水环境应急防控工作思路,成功举办“环保使命·202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受到各级广泛好评。三是搭建价值实现平台。深入开展全系统“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活动,全面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协作型、实干型、创新型、廉洁型“六型”人才队伍。扎实推进“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系统党建品牌创建,建设“党建+环保”智慧管理平台,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创新推行“清单”调度“三色”预警“台账”管理特色政务督办模式和“全员执法”理念,部署开展问题大排查、工作大调研、成果大转换活动和“走出去跑上去沉下去”专题活动,推动工作创新突破。近2年,全系统先后有9个集体、18名个人获得国家和省市表彰,市执法队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1名同志被授予甘肃省2022年唯一一个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撰稿:张浩  审核:兰仲武 责编:朱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