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促发展,平凉水保步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跳出水保干水保”基调,聚焦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建设布局,明确工作重点,推动任务落实,使平凉水保步入了上规模、加速度、提质效的快车道。
立足站位长远,纵深推进水保高质量发展
依托编制完成的《平凉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规划纲要》《平凉市水土保持区划》等,提出“一山两河七区多点”空间格局,谋划生成了塬面保护、重点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今年共计谋划21个项目,总计投资1.55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共落实各类水保建设资金14371.4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743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4818万元,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1200万元,县级配套798.26万元,社会资本125.14万元,投资规模为历史最高水平。
主动服务大局,找准水保生态建设“着力点”
今年以来,市、县(市、区)同向发力,共同研究谋划,紧扣全市发展大局抓项目,强化政府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联动,融合项目资源集聚发力,积极推进“小流域+”“梯田+”综合治理,“同治共建”效果不断凸现。崆峒区、泾川县率先在全市开展“以奖代补”试点,放大了水保资金的撬动效力,拓展了水保建设的领域空间。灵台县2023年工程紧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社文化广场、县级党建长廊建设、中医康养产业等进行布局,示范带动作用相当明显。论证储备了干槐树水保综合治理及生态文旅示范区、S28弃土塬面保护项目,蹚出了社会办水保新路子。先后建成崇信县后河沟、新集沟、五马沟、华亭市大南峪、庄浪县上寨沟、静宁县界石铺等高标准示范小流域,形成了人水和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平凉水保生态治理新亮点。
强化统筹调度,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工程建设中,突出一个“抢”字,在“快、细、实”上下足功夫,紧盯重点任务和关键节点,坚持目标导向,靠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节点控制。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方式,督促项目法人和各参建单位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扩大作业面、增加施工力量等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续建的庄浪县2022年度坡耕地综合治理和4座淤地坝、静宁县2座淤地坝6月底全部完工。新建的7类21处工程,全部开工,完工6处,完工率28.57%,完成投资8365.5万元,投资完成率53.69%,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2.38平方公里,任务完成率86.29%,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进展的要求,建设进展为历年最好水平。
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淤地坝“四变”改革
平凉市将淤地坝“四变”改革措施与病险坝除险加固有机结合,对坝变田的采取坝地修建排洪渠的方式拦洪保收,坝变库的上游坝坡加防渗、下游坝脚铺设微孔波纹管排导保坝蓄水安全,坝变路的系统增设排水渠和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坝变沟的修渠排洪加绿化固沟防冲,科学设计施工,确保“四变”变出效益、变得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完成17座淤地坝“四变”任务,其中:“坝变库”5 座、“坝变路”9座、“坝变田”2 座、“坝变沟”1座,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效。下一步,市水土保持总站将要把淤地坝“四变”改革作为行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作为盘活现有坝库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抓在手上、办到实处。
(撰稿:杨伟伟;审核:蒲玉宏;编辑:向羿铭)
下一篇: 平凉市水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