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商务局十二五亮点工作回眸
“十二五”以来,平凉市商务工作坚持抓改革促发展、稳增长调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带动,培育新兴业态,助推全市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增强商贸活力,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十二五”以来,全市商务部门不断抢抓国家及省、市政策机遇,坚持把稳增长促消费作为增强商贸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强分析预测,强化协调调度,商贸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十二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91.77亿元,年均增长15%,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2150.70万美元,年均增长20.2%,较“十一五”末增长1.6倍。
挖掘消费潜力,社会消费逐步扩大。积极落实扩大消费政策,实施“家电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兑现补贴2.36亿元,促销各类家电产品94.2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0.4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消费;积极开展健康养老及家政服务培训,累计培训服务人员3419名,扩大了社会就业,拉动了家庭消费;抓住元旦、春节、国庆等消费时机,通过“打折让利”、“有奖销售”、“买一赠一”等形式促进了假日消费再增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在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工艺品、机电等方面的应用,有效增强了社会消费增长活力。
主抓项目驱动,商贸建设实现突破。全市累计落实各类商贸发展扶持项目50多项,落实财政补贴资金6000多万元,进一步夯实商贸物流发展基础。一是 “十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0.8亿元,全面建成新世纪购物城、新世纪家私城、星兴商厦、平凉风尚吉伍国际商贸建材市场、华亭县上美商业广场等列入全市“十大工程”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10多个重点项目。二是大型商贸市场快速发展。累计投资2.89亿元,完成静宁金果博览城一期工程,建成集果品展示、信息发布、商品交易和果品保鲜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75亿元,建成平凉新阳光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成交易大棚2座、综合商业楼5栋,建筑面积17.92万平方米;投资8800多万元,推动平凉新阳光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实施大宗农产品标准冷链仓储设施建设,培育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农超对接和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省列为民措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全市建成县乡农贸市场65个,建成配送中心11个、乡镇商贸中心5个、直营店和乡镇示范店50个、农家店1837个及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工程400个,逐步完善了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日臻完善。投资920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平凉市振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交易市场;投资6000万元,建成8000平方米的静宁县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
破除发展瓶颈,外经外贸逆势上扬。协调解决企业报检通关、出口信用保险、贴息资金拨付等困难和问题。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有利时机,支持企业逐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向西开放沿线国家达15个,出口产品达20多种,有效提升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注重发挥带动作用,积极组织静宁陇原红、静宁鑫龙等企业“走出去”参加推介会和国内外展会。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静宁县苹果类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成效初现,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市进出品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4家,上亿元的企业1家;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落实各类外贸发展资金1602.90万元,全市具备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资格的企业达到67户,新增外贸企业和进出口总额实现同步增长。
突出特色优势,服务业健康发展。努力提升城市服务水平,积极实施商务部大型家政服务龙头试点项目,建成全市家政服务龙头企业总部3个;组织加豫月嫂、三替公司等4户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办培训班43期,鉴定合格家政服务员3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家政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投资1247万元,完成平凉伊通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升级改造项目;全力打造“养生平凉”餐饮品牌,全市25道菜、8个面点、2种小吃被认定为精品陇菜,平凉宾馆、崇信县一品红牛公司和平凉雅馨园羊肉泡馍馆被评定为精品陇菜店和陇味小吃店;组织平凉金江副食公司、平凉市伊通牛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加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临夏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博览会等省内外展会,进一步扩大了餐饮服务企业对外交流。
培育新兴业态,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争取国家、省电商平台建设项目4类,落实资金2200万元。庄浪、静宁两县分别列为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示范县,平凉新阳光电商公司列为省级示范基地,静宁县陇原红果品公司、平凉土道佳商贸公司确定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5个,乡级服务站68个,村级服务点470个;建成省级示范基地平凉电商大厦、“特色中国—平凉馆”、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各类电商交易、服务平台784个,销售额达到了2.12亿元;累计举办电商扶贫培训班28期,培训5000余人(次);成立了平凉市电子商务联盟协会,指导组建了平凉市电子商务协会等5家市、县级电商协会。
强化综合执法,商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商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积极实施商务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全省酒类商品流通监管和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争取市级、静宁县、灵台县成为全省试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围绕酒类商品、成品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二手车、典当、拍卖等特种行业和重点领域,累计出动商务执法车辆1573台(次),执法人员6663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企业、门店10120多个,公开查处案件365起,责令整改712起,商务领域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积极深化商务领域改革,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下放酒类批发许可证审批权限,简化公开办事流程,提高了执法监管效率和透明度。持续组织开展“百城万店讲诚信”系列活动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增强了消费者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市商务局 朱虹 朱广勇 )
上一篇: 平凉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开局良好
下一篇: 市商务局督查庄浪县商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