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情暖老兵 关爱功臣——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关爱退役老兵侧记
静宁是一片红色圣地,干部群众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五次到达静宁,是红军三大主力静会地区大会师的“中心基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镇宿营,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数万名红军将士的革命足迹,伟大长征精神和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是静宁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静宁好儿女奔赴军营、保家卫国,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功臣和英雄模范人物。
柳维祖就是他们中的一员。1963年7月,柳维祖出生在甘肃省静宁县曹务乡柳岔村,成长于红色热土的柳维祖,自幼便立下志向:他要像前辈们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苦练杀敌本来,誓死保卫祖国。1982年10月,他毅然听从祖国的召唤,应征入伍,带着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怀着无限憧憬,奔赴向往已久的火热军营。
入伍后,柳维祖时刻牢记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和儿时梦想,听从指挥,严守纪律,刻苦学习,扎实训练,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于1984年10月被任命为班长。1985年12月,他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令,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毅然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两年中,身为班长的柳维祖带领全班坚守前沿阵地,经受住了敌人500余发炮弹的轰炸,打退了敌人30余次的偷袭。在枪林弹雨面前,他不畏生死,毫不退缩,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背送给养和构工器材,在全班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毙敌一名,伤敌一名,牢牢守住了哨位,出色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由于作战英勇,柳维祖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柳维祖本人荣立一等功、“优秀班长”和“模范党员”等荣誉称号。
1988年1月从部队退役后,由政府安排到静宁县第二中学工作。到地方后,他继续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常常帮助同事更好的完成其他工作。他从来不计个人得失,以自己的军人作风感染和影响着其他教职员工,并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被同事称为“永不褪色的军人”。在2019年12月被静宁县委宣传部、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首届“静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柳维祖于2020年4月身患重病,他的家庭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年6月,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得知相关情况后,在第一时间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其进行了走访慰问,为革命功臣送去了关心关爱和4000元的慰问金。为了进一步精准做好对革命功臣的帮扶解困和关心关爱工作,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为革命功臣精心制定了帮扶计划,积极衔接其配偶所在乡镇曹务镇以及城市社区、工会、民政等部门,及时落实各类帮扶解困资金6.55万元;向社会发出“关爱功臣”义捐倡议书,募捐资金5.96万元;汇报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安排帮扶援助资金3万元。结合“爱心献功臣”活动在每年“八一”和春节期间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1.18万元。四年来,累计落实和募捐帮扶解困资金16.69万元。
通过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困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柳维祖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一家人满心欢喜!在走访慰问时,柳维祖多次眼含泪水,向慰问组人员表达感激之情,他说:“是党和军队培养了我,让我们一家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我退役后,特别是和病魔作斗争时,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让我们一家人度过了难关,我将永远铭记党的恩情,一生跟党走,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力所能及为家庭和社会再做贡献。”
近年来,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战略部署,持续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大力营造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关爱老兵”活动,通过常态化联系、座谈交流、节日慰问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掌握退役军人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和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援助,规范帮扶解困工作。常态化联系困难退役军人121人(次),为754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临时救助和帮扶解困资金1339.4万元,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2961人(次),发放慰问金59.2万元。在全县上下广泛汇聚起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强大奋进力量!
来源: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校对:静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李雅瑾 审核:李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