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信息 > 政府部门 > 市住建局

2024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系列盘点之二:高质高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 时间:2024-12-25 08:33
  • 来源: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以来,市、区住建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扣“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护山、固塬、治水、润城”一体统筹、融合推进,切实提升了城市韧性,改善了流域生态,扮靓了人居环境。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构建标准管控体系。完善技术标准,颁布实施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标准图集》,配套制定《技术导则》《植物导则》《设计专篇编制要点》等制度文件。强化管控约束,认真落实海绵城市“8个关键环节”全过程管控体系,紧盯项目建设重点环节,从指标核发、可研批复、初设批复、专篇审查、图纸审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设施运维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项目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有效落实,先后审查海绵城市设计专篇80个,跟踪服务工程115项,完成质量、规划验收100余次,推动项目建设指标、进度、质量全面达标。

二是广泛宣传培训,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微视频、宣传册、公众号累计开展宣传30余次,深入校园、公园、企业、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5次,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常态化开展技术人员专业教育培训,组织召开海绵专篇答疑会52次,邀请清华大学海绵专家赴平开展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走样”。

三是探索平凉模式,打造精品样板项目。立足宏观层面,深入探索黄土高原河谷地区防洪排涝系统治理、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生态修复3种示范模式,重点建设6个连片海绵城市示范片区,打造46个典型项目,已建成集中连片区3个、典型项目37个。2024年平凉市成功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典范·首批终审案例”,东湖公园、陇东明珠小区等7个海绵化改造项目成功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首批终审案例”,平凉市及崆峒区入围“中国美丽城市典范·首批终审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展示、可复制、可示范的亮点工程,为黄土地区、河谷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建设模式。

四是强化品质出新,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示范期内谋划实施的226个项目,已开工215项,建成185项,累计建设口袋公园36处、带状海绵公园11万平方米,完成小区海绵化改造45个,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4公里,排查修复雨水管网47公里,消除积水隐患点24处,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25万吨,达标面积由11.23平方公里提高到27.3平方公里,达标比例由26.74%提高到65%,中心城区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平凉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2025年是平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收官之年,市住建局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严技术标准、更实工作举措、更大推动力度,提质提效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撰稿:张润泽   编辑:黄晶晶   审核:杨  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系列盘点之二:高质高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时间:2024-12-25 08:33

今年以来,市、区住建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扣“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思路,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护山、固塬、治水、润城”一体统筹、融合推进,切实提升了城市韧性,改善了流域生态,扮靓了人居环境。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构建标准管控体系。完善技术标准,颁布实施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标准图集》,配套制定《技术导则》《植物导则》《设计专篇编制要点》等制度文件。强化管控约束,认真落实海绵城市“8个关键环节”全过程管控体系,紧盯项目建设重点环节,从指标核发、可研批复、初设批复、专篇审查、图纸审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设施运维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项目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有效落实,先后审查海绵城市设计专篇80个,跟踪服务工程115项,完成质量、规划验收100余次,推动项目建设指标、进度、质量全面达标。

二是广泛宣传培训,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微视频、宣传册、公众号累计开展宣传30余次,深入校园、公园、企业、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5次,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常态化开展技术人员专业教育培训,组织召开海绵专篇答疑会52次,邀请清华大学海绵专家赴平开展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不走样”。

三是探索平凉模式,打造精品样板项目。立足宏观层面,深入探索黄土高原河谷地区防洪排涝系统治理、西北水资源缺乏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生态修复3种示范模式,重点建设6个连片海绵城市示范片区,打造46个典型项目,已建成集中连片区3个、典型项目37个。2024年平凉市成功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典范·首批终审案例”,东湖公园、陇东明珠小区等7个海绵化改造项目成功入围“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首批终审案例”,平凉市及崆峒区入围“中国美丽城市典范·首批终审案例”,形成了一批可展示、可复制、可示范的亮点工程,为黄土地区、河谷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建设模式。

四是强化品质出新,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示范期内谋划实施的226个项目,已开工215项,建成185项,累计建设口袋公园36处、带状海绵公园11万平方米,完成小区海绵化改造45个,新建、改造雨水管网44公里,排查修复雨水管网47公里,消除积水隐患点24处,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25万吨,达标面积由11.23平方公里提高到27.3平方公里,达标比例由26.74%提高到65%,中心城区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平凉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2025年是平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收官之年,市住建局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更严技术标准、更实工作举措、更大推动力度,提质提效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撰稿:张润泽   编辑:黄晶晶   审核: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