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抓整改 坚守红线保达标
——平凉市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

  • 时间:2023-11-28 17:37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首考之年,加强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重要措施,为确保耕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顺利过关,平凉市紧盯问题和不足,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调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全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召开全市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调度,市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分解和任务措施,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先后多次下发工作提醒函和督办函,组织召开全市自然资源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逐项分析研判,完善推进措施。针对整改落实进度缓慢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督导各县(市、区)工作,面对面约谈提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明确工作要求和整改时限,并加强常态化督促检查,由市纪委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和自然资源部门参与,对各县(市、区)进行专题督导,促进工作落实。

(二)紧盯责任短板抓落实。严格落实《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平凉市)》目标要求,在自查评估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针对“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平衡、遏制违法占用耕地、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等耕地保护责任指标,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分类施策、整体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省自然资源厅汇报对接、争取支持,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历年未挂钩占补平衡指标退回、市域内有偿调剂、协调回购,使全市已报批建设占用耕地全部落实占补平衡。各县(市、区)按要求完成对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的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扎实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领域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反馈问题整改率达到90.1%,拆除农村违建房屋529平方米,恢复耕地35.1亩。紧扣耕地质量提升,制定印发了《平凉市退化耕地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和机械化肥深施、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等措施,建立市、县耕地质量监测点587个,基本建成全市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和网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2.98万亩,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了管护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制定印发了全市撂荒地专项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完成摸底调查。加强政策引导和种植结构管控,严防耕地“非粮化”,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30万亩以上。

(三)强化政策指导抓处置。紧盯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量化达标存在问题,根据部、省统一安排部署和市上通知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及时制定印发《平凉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方案》,按照“总体稳定、局部处置”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编制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方案》,并通过市级论证审核后全力推进恢复整改及调整补划。对就地恢复整改的图斑,及时纳入日常变更,对异地补划图斑,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举证文件,并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各县(市、区)通过就地恢复或异地补划等形式,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中6.65万亩非耕地核实处置工作,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完成了数据自检和市级论证审核,成果全部上报省级审查,其中静宁县数据库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

(四)严控耕地流向抓监管。各县(市、区)在全面摸清耕地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年度“进出平衡”方案,并严格审核,及时验收,按照“以进定出、进大于出、优化布局、提升质量”的原则,严格管控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有效落实耕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全市收集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撂荒地整治、荒废苗木清理等新增和恢复耕地1.56万亩,并及时开展实地举证,纳入了日常变更。同时,各级加大巡查、督查、检查频次,开展联合执法,对新发现乱占耕地等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问题的发生。

下一步,平凉市将认真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考核目标,紧盯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抓整改、抓完善、抓提升,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优质高效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任务,提升耕地保护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撰稿:李昊昱        审核:李   军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凝聚合力抓整改 坚守红线保达标 ——平凉市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
时间:2023-11-28 17:37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首考之年,加强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重要措施,为确保耕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顺利过关,平凉市紧盯问题和不足,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调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全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市政府先后4次组织召开全市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调度,市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分解和任务措施,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先后多次下发工作提醒函和督办函,组织召开全市自然资源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逐项分析研判,完善推进措施。针对整改落实进度缓慢问题,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督导各县(市、区)工作,面对面约谈提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明确工作要求和整改时限,并加强常态化督促检查,由市纪委牵头,市政府督查室和自然资源部门参与,对各县(市、区)进行专题督导,促进工作落实。

(二)紧盯责任短板抓落实。严格落实《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平凉市)》目标要求,在自查评估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针对“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平衡、遏制违法占用耕地、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等耕地保护责任指标,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分类施策、整体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省自然资源厅汇报对接、争取支持,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历年未挂钩占补平衡指标退回、市域内有偿调剂、协调回购,使全市已报批建设占用耕地全部落实占补平衡。各县(市、区)按要求完成对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的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扎实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领域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反馈问题整改率达到90.1%,拆除农村违建房屋529平方米,恢复耕地35.1亩。紧扣耕地质量提升,制定印发了《平凉市退化耕地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和机械化肥深施、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等措施,建立市、县耕地质量监测点587个,基本建成全市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和网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2.98万亩,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了管护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制定印发了全市撂荒地专项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完成摸底调查。加强政策引导和种植结构管控,严防耕地“非粮化”,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30万亩以上。

(三)强化政策指导抓处置。紧盯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量化达标存在问题,根据部、省统一安排部署和市上通知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及时制定印发《平凉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方案》,按照“总体稳定、局部处置”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编制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方案》,并通过市级论证审核后全力推进恢复整改及调整补划。对就地恢复整改的图斑,及时纳入日常变更,对异地补划图斑,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举证文件,并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各县(市、区)通过就地恢复或异地补划等形式,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中6.65万亩非耕地核实处置工作,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完成了数据自检和市级论证审核,成果全部上报省级审查,其中静宁县数据库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

(四)严控耕地流向抓监管。各县(市、区)在全面摸清耕地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年度“进出平衡”方案,并严格审核,及时验收,按照“以进定出、进大于出、优化布局、提升质量”的原则,严格管控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有效落实耕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全市收集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撂荒地整治、荒废苗木清理等新增和恢复耕地1.56万亩,并及时开展实地举证,纳入了日常变更。同时,各级加大巡查、督查、检查频次,开展联合执法,对新发现乱占耕地等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问题的发生。

下一步,平凉市将认真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紧扣考核目标,紧盯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抓整改、抓完善、抓提升,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优质高效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任务,提升耕地保护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撰稿:李昊昱        审核:李   军        责编:赵元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