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赋能” 做好“四篇文章” 推动不动产登记高质量发展
——甘肃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侧记

  • 时间:2023-12-06 16:48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2023年以来,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部署,积极践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理念,聚焦“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总目标,围绕登记财产指标提升,强化“四个赋能”做好“四篇文章”,先后推出 “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互联网+金融”等系列政策组合拳,为提升服务做加法,为个人办事做减法,为企业发展做乘法,为改革创新做除法,以“线上+线下”模式推动登记服务从“能办事”到“好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赋能,做实“智慧登记”文章

依托“甘肃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和“甘快办”APP等,畅通企业、群众办事“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办结”渠道,信息查询、预告登记、抵押登记及注销、期转现等多个高频事项全程网办、随时可办。实行“一证一码、扫码看图”,通过扫描不动产权证书上的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查看该不动产的宗地图和分户图。配备人证核验终端,受理环节人脸识别,自动提取相关信息。推行“登记+税务”一窗受理平台,资料一次递交,数据自动推送。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实现业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办理的2.5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全部同步生成电子证照,权利人可随时通过手机端、网页端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查看、下载“不动产权证书”。优化税费缴纳方式,费用线上支付、推送电子票据。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调取实现档案“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

党建赋能,做优“优质登记”文章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以“平快登”党建品牌为引领,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区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全面推行党员“亮牌”上岗,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构建“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5+2”服务模式。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寻找“最美不动产登记人”等选树活动。成立“党员先锋示范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上门服务”“创城有我”等活动;根据需要推行节假日“不打烊”、“周末专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与税务、住建部门联合组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孕妇、军人等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面签服务,受到各界好评。2023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8次,延时服务11次,预约服务798次。

改革赋能,做深“高效登记”文章

聚焦企业群众诉求,不断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制定《平凉市本级申请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实施办法》,申请材料欠缺的,先受理、后补交,企业转移登记压缩至1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在全市率先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得到中国自然资源报、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推介。常态化开展“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年内6个住宅小区累计30幢1462套房屋实现“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初见成效。推动告知承诺减负办理,小微企业仅需签署书面承诺书,即可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共计减免40件19990元。推出企业厂房分幢(分层)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高标准厂房,可根据企业需求分幢或分层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抵押和变更登记。推出在建工程抵押按套解押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与宁夏公积金中心签订协议,采取“签字互认、异地代收”方式探索“快递跑”代替“群众跑”。加快国有土地上已售住宅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平凉中心城市59个小区24717套问题房屋全部化解,化解率达100 %。

服务赋能,做好“满意登记”文章

坚持“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持续提供线上办事指引、现场业务指导、电话(网络)远程服务等多维度咨询导办服务。完善办事大厅功能,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可享专区专窗,免预约、免排队、即来即办。设立“潮汐窗口”,推出“帮办代办”,开通“邮证到家”、“证书领取短信告知”。聚焦“不动产登记+”服务,向金融机构、开发企业、法院、教育等多个领域延伸10多个不动产登记窗口,抵押登记、预告登记、“期转现组合业务”等多项业务实现不动产登记就近能办、少跑快办、不来即办。全面落实“好差评”机制,公开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以最暖心服务持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真切回应企业群众诉求,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效能与服务水平。 

下一步,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改革创新、便民利企、提质增效、作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突破。

撰稿:于   谦        审核:李   军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强化“四个赋能” 做好“四篇文章” 推动不动产登记高质量发展 ——甘肃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侧记
时间:2023-12-06 16:48

2023年以来,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部署,积极践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理念,聚焦“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总目标,围绕登记财产指标提升,强化“四个赋能”做好“四篇文章”,先后推出 “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互联网+金融”等系列政策组合拳,为提升服务做加法,为个人办事做减法,为企业发展做乘法,为改革创新做除法,以“线上+线下”模式推动登记服务从“能办事”到“好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赋能,做实“智慧登记”文章

依托“甘肃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和“甘快办”APP等,畅通企业、群众办事“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办结”渠道,信息查询、预告登记、抵押登记及注销、期转现等多个高频事项全程网办、随时可办。实行“一证一码、扫码看图”,通过扫描不动产权证书上的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查看该不动产的宗地图和分户图。配备人证核验终端,受理环节人脸识别,自动提取相关信息。推行“登记+税务”一窗受理平台,资料一次递交,数据自动推送。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实现业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办理的2.5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证明)全部同步生成电子证照,权利人可随时通过手机端、网页端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查看、下载“不动产权证书”。优化税费缴纳方式,费用线上支付、推送电子票据。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调取实现档案“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

党建赋能,做优“优质登记”文章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以“平快登”党建品牌为引领,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区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全面推行党员“亮牌”上岗,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构建“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5+2”服务模式。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寻找“最美不动产登记人”等选树活动。成立“党员先锋示范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上门服务”“创城有我”等活动;根据需要推行节假日“不打烊”、“周末专场”、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与税务、住建部门联合组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孕妇、军人等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面签服务,受到各界好评。2023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8次,延时服务11次,预约服务798次。

改革赋能,做深“高效登记”文章

聚焦企业群众诉求,不断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制定《平凉市本级申请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实施办法》,申请材料欠缺的,先受理、后补交,企业转移登记压缩至1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在全市率先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得到中国自然资源报、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推介。常态化开展“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年内6个住宅小区累计30幢1462套房屋实现“交房即交证”,改革工作初见成效。推动告知承诺减负办理,小微企业仅需签署书面承诺书,即可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共计减免40件19990元。推出企业厂房分幢(分层)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高标准厂房,可根据企业需求分幢或分层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抵押和变更登记。推出在建工程抵押按套解押模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与宁夏公积金中心签订协议,采取“签字互认、异地代收”方式探索“快递跑”代替“群众跑”。加快国有土地上已售住宅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平凉中心城市59个小区24717套问题房屋全部化解,化解率达100 %。

服务赋能,做好“满意登记”文章

坚持“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持续提供线上办事指引、现场业务指导、电话(网络)远程服务等多维度咨询导办服务。完善办事大厅功能,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可享专区专窗,免预约、免排队、即来即办。设立“潮汐窗口”,推出“帮办代办”,开通“邮证到家”、“证书领取短信告知”。聚焦“不动产登记+”服务,向金融机构、开发企业、法院、教育等多个领域延伸10多个不动产登记窗口,抵押登记、预告登记、“期转现组合业务”等多项业务实现不动产登记就近能办、少跑快办、不来即办。全面落实“好差评”机制,公开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以最暖心服务持续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真切回应企业群众诉求,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效能与服务水平。 

下一步,平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在改革创新、便民利企、提质增效、作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突破。

撰稿:于   谦        审核:李   军        责编:赵元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