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显成效

  • 时间:2024-06-28 17:53
  • 来源:平凉市自然资源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属于国家“两屏三带”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中心区域,同时作为甘肃陇东国家能源基地核心区和甘肃省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和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平凉市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

整体规划布局

为解决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造成的生态问题,促进水土保持能力持续增强,稳步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碳汇能力,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质量。2023年,平凉市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重点选取集中连片、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55个矿山、160个图斑,申报了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甘肃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修复手段,高效推进示范项目范围内4个县(市、区)内城市生态修复保障和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效应,打造同类地区的生态修复引领示范工程。

科学规范施工

项目根据修复方向、修复措施和生态问题确定工程布局,共部署12个子项目。依据各子项地形地貌和破坏程度,按照“一矿一策”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治理,2023年华亭城南、东部矿区和崆峒城北三个子项目率先实施。

崆峒城北子项目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子项目之一,坡度陡峭、冲刷严重、修复面积大,需在80—100米高、垂直近乎90度、土体破碎严重的悬崖上开展植被恢复等工作。面对崆峒城北子项目的技术挑战,项目领导小组创新生态修复策略,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地形险峻、土质松散、扬尘污染等重重困难。团队首创性地引入了洞穴栽植+挂网喷播技术,通过在悬崖上人工挖掘洞穴,为植被提供了稳固的生长基质,有效解决了陡峭坡面上植被难以扎根的问题,同时采用挂网喷播技术,将混合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的喷播材料均匀喷射到坡面上,通过网状结构固定,辅以微喷灌及滴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和覆盖率。

修复初见成效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凝聚着广大平凉人民矢志不渝推进矿山修复治理的坚定信念,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2023年三个子项目累计完成苗木栽植32万余棵,恢复耕地52公顷,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成效初显,基本实现了见绿见景。修复范围内植被覆盖率的显著提升,不仅改善了气候条件,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强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平凉市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废弃矿山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在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平凉市虎山历史文化,谋划打造城市旅游新亮点,致力将昔日废弃矿山变成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和“网红打卡地”

(撰稿:朱清华   审核:李军   责编:赵元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市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显成效
时间:2024-06-28 17:53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属于国家“两屏三带”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中心区域,同时作为甘肃陇东国家能源基地核心区和甘肃省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和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平凉市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

整体规划布局

为解决区域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造成的生态问题,促进水土保持能力持续增强,稳步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碳汇能力,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质量。2023年,平凉市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重点选取集中连片、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55个矿山、160个图斑,申报了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甘肃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通过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修复手段,高效推进示范项目范围内4个县(市、区)内城市生态修复保障和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效应,打造同类地区的生态修复引领示范工程。

科学规范施工

项目根据修复方向、修复措施和生态问题确定工程布局,共部署12个子项目。依据各子项地形地貌和破坏程度,按照“一矿一策”措施,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治理,2023年华亭城南、东部矿区和崆峒城北三个子项目率先实施。

崆峒城北子项目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子项目之一,坡度陡峭、冲刷严重、修复面积大,需在80—100米高、垂直近乎90度、土体破碎严重的悬崖上开展植被恢复等工作。面对崆峒城北子项目的技术挑战,项目领导小组创新生态修复策略,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地形险峻、土质松散、扬尘污染等重重困难。团队首创性地引入了洞穴栽植+挂网喷播技术,通过在悬崖上人工挖掘洞穴,为植被提供了稳固的生长基质,有效解决了陡峭坡面上植被难以扎根的问题,同时采用挂网喷播技术,将混合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的喷播材料均匀喷射到坡面上,通过网状结构固定,辅以微喷灌及滴灌,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和覆盖率。

修复初见成效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凝聚着广大平凉人民矢志不渝推进矿山修复治理的坚定信念,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2023年三个子项目累计完成苗木栽植32万余棵,恢复耕地52公顷,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成效初显,基本实现了见绿见景。修复范围内植被覆盖率的显著提升,不仅改善了气候条件,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强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平凉市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废弃矿山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在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平凉市虎山历史文化,谋划打造城市旅游新亮点,致力将昔日废弃矿山变成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和“网红打卡地”

(撰稿:朱清华   审核:李军   责编:赵元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