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着我省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跨入新阶段。
《办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适应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需要,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编制、管理、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办法》着眼构建全领域、全范围、全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目标,明确各类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流程及标准要求,共7个章节31条具体措施。总则,明确其适用范围、基本原则、预案类别、管理职责和信息化建设等要求。规划与编制,对应急预案规划作出具体规定,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种类应急预案,区分了编制主体、关键要素及编制程序。审批、发布、备案,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审核内容和审批程序,并对应急预案衔接、备案、抄送、公开等作出规定。培训、宣传、演练,规定了应急预案解读、培训、宣传等内容,并对演练制度、频次、形式等提出要求。评估与修订,细化了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需要修订的情形和修订程序进行了规范。保障措施,提出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经费等保障措施及监督指导等要求。最后为附则。
《办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厘清了应急预案管理职责。明确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管理职责作出具体规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二是突出基层应急预案建设。《办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提出首创性制度措施,细化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预案编制任务要求,明确了演练的内容和频次,不断巩固拓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成果。三是强化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办法》紧盯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新增或删减专项应急预案程序作出明确,细化了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专家论证的具体内容,增加了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可暂缓修订的情形和流程,有力破解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四是探索了应急预案管理新路径。《办法》明确,按照省级统建、市县统用的原则,统筹全省应急预案数据库管理,推动实现应急预案数据共享共用。要求对本行政区域上一年度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健全应急预案长效管理机制。
相关链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