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日报》刊发王旭署名文章——​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贡献

  • 时间:2022-06-14 08:47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贡献

中共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旭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绘就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共担新使命、共谱新篇章的嘹亮号角。

平凉作为陇东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3.9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和增量均创近六年新高。今年一季度顺利实现“开门红”,被省政府授予经济增长“贡献奖”,全市已进入发展基础积厚成势、优势潜力加速集聚的赶超发展新阶段。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陇东南经济带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支持平庆率先发展”,给平凉发展定标指向。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目标定位,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切实肩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时代重任和殷切期望,为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新贡献。

坚持谋长远盯当前,着力扩大经济总量,打造全省发展新能级。省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我们要紧盯目标不松劲,坚持远谋近施、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水平,以一域出彩为全省争光。抓好长远谋划,对标省党代会部署要求,紧扣全市“3659”发展思路和“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奋斗目标,聚力推进产业体系构建、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三大战略行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基础设施突破、生态系统治理、民生福祉增进、改革创新赋能、治理效能提升“六项重点工程”,以九大重点产业链为支撑,奋力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向“领跑”跃升。抓实开局争先,保持决战冲刺的战略定力,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做起,全力承接落实好国务院稳经济33条和省上一揽子政策措施,逐项细化实化应对举措,坚决稳住经济大盘,保持向好势头,确保“双过半”“全年旺”,为实现省党代会既定目标夯基固本。

突出重点产业链引领,全力以赴强工业,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去年以来,我们立足全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了投资3472.8亿元的重点产业链项目库,大力推进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一些产业链已成势见效,今年一季度,九大重点产业链实现增加值42.1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7%。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今后,必须把九大重点产业链作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目标的重要支撑,一体做好“固、强、补、延、建、融”六字文章,着力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产值达到1408亿元、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在链上项目引领上下功夫,大力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促进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的重大项目,重点实施灵台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聚丙烯改性增值、低阶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等一批带动性工程,实现高标准强链、高水平延链、高效率补链。在链主企业带动上出实招,坚持培育本地骨干企业和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加强与伊利集团、省公航旅、宁夏永润、上海电气、北京恒泰等企业深度合作,支持红峰、虹光、丰收等企业加快“三化”改造、对接合作和兼并重组,带动引进、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和企业,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在产业集群打造上求突破,集中资源要素推进潜质好、空间大、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加快项目、企业、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相互协作、上下游配套的能源化工、绿色建材、智能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力。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按照强县域行动部署要求,突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引领、县域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园区支撑、重点小城镇辐射带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筑牢县域发展底盘。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持续强化城市体检,加快补齐无障碍、适老化设施等短板,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协调推进的“一心六极多点”城镇格局,2023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24年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市。“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培育县域产业,紧扣县域发展类型,统筹“地上”和“地下”资源能源,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培育一批百亿级县域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和生态美县。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行工业园区统一垂直管理,实施“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加快“标准地”出让,强化亩均效益评价,建立“区域评”机制,推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成势,到“十四五”末,再晋级省级工业园区3个,达到7个。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和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标准抓建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培植创新驱动能力,集聚加快发展新动能。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聚焦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高能级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平凉机场、平庆铁路、定平铁路和灵华、静秦高速等快速通道,加快补齐水利、能源等领域基础短板,完善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内外联动、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帮助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链接度,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合作交流,推动特色优势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扩大平凉知名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陇东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争取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释放压覆矿产资源,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到202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进一步擦亮“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提升普惠共享水平,更有温度做好民生工作,开创群众幸福新生活。按照省党代会报告“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要求,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收入等民生短板,用情用力办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始终聚焦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新效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各环节,切实做到知责担责履责。紧盯项目建设、土地出让、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严监管,阳光用权。坚持务实重行抓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快节奏、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日报》刊发王旭署名文章——​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贡献
时间:2022-06-14 08:47

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贡献

中共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旭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绘就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共担新使命、共谱新篇章的嘹亮号角。

平凉作为陇东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3.9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和增量均创近六年新高。今年一季度顺利实现“开门红”,被省政府授予经济增长“贡献奖”,全市已进入发展基础积厚成势、优势潜力加速集聚的赶超发展新阶段。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陇东南经济带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支持平庆率先发展”,给平凉发展定标指向。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目标定位,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切实肩负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时代重任和殷切期望,为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平凉新贡献。

坚持谋长远盯当前,着力扩大经济总量,打造全省发展新能级。省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增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我们要紧盯目标不松劲,坚持远谋近施、系统推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水平,以一域出彩为全省争光。抓好长远谋划,对标省党代会部署要求,紧扣全市“3659”发展思路和“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奋斗目标,聚力推进产业体系构建、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三大战略行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基础设施突破、生态系统治理、民生福祉增进、改革创新赋能、治理效能提升“六项重点工程”,以九大重点产业链为支撑,奋力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向“领跑”跃升。抓实开局争先,保持决战冲刺的战略定力,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做起,全力承接落实好国务院稳经济33条和省上一揽子政策措施,逐项细化实化应对举措,坚决稳住经济大盘,保持向好势头,确保“双过半”“全年旺”,为实现省党代会既定目标夯基固本。

突出重点产业链引领,全力以赴强工业,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去年以来,我们立足全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了投资3472.8亿元的重点产业链项目库,大力推进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一些产业链已成势见效,今年一季度,九大重点产业链实现增加值42.1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7%。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今后,必须把九大重点产业链作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目标的重要支撑,一体做好“固、强、补、延、建、融”六字文章,着力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到2026年重点产业链产值达到1408亿元、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在链上项目引领上下功夫,大力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促进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的重大项目,重点实施灵台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聚丙烯改性增值、低阶煤高效低碳清洁化综合利用等一批带动性工程,实现高标准强链、高水平延链、高效率补链。在链主企业带动上出实招,坚持培育本地骨干企业和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加强与伊利集团、省公航旅、宁夏永润、上海电气、北京恒泰等企业深度合作,支持红峰、虹光、丰收等企业加快“三化”改造、对接合作和兼并重组,带动引进、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和企业,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在产业集群打造上求突破,集中资源要素推进潜质好、空间大、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加快项目、企业、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相互协作、上下游配套的能源化工、绿色建材、智能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力。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按照强县域行动部署要求,突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引领、县域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园区支撑、重点小城镇辐射带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筑牢县域发展底盘。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持续强化城市体检,加快补齐无障碍、适老化设施等短板,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协调推进的“一心六极多点”城镇格局,2023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24年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市。“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培育县域产业,紧扣县域发展类型,统筹“地上”和“地下”资源能源,全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培育一批百亿级县域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和生态美县。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行工业园区统一垂直管理,实施“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加快“标准地”出让,强化亩均效益评价,建立“区域评”机制,推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成势,到“十四五”末,再晋级省级工业园区3个,达到7个。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和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标准抓建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培植创新驱动能力,集聚加快发展新动能。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聚焦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高能级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平凉机场、平庆铁路、定平铁路和灵华、静秦高速等快速通道,加快补齐水利、能源等领域基础短板,完善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内外联动、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帮助企业降成本、解难题。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链接度,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合作交流,推动特色优势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扩大平凉知名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陇东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争取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释放压覆矿产资源,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到202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进一步擦亮“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提升普惠共享水平,更有温度做好民生工作,开创群众幸福新生活。按照省党代会报告“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要求,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收入等民生短板,用情用力办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始终聚焦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新效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方面各环节,切实做到知责担责履责。紧盯项目建设、土地出让、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严监管,阳光用权。坚持务实重行抓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快节奏、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