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5年平凉市工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

  • 时间:2024-09-30 17:36
  • 来源:平凉市统计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抢抓全省“强工业”行动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凉市工业十分落后,仅有1户全民工业企业和70户私营小厂矿,及一些分散的个体生产作坊,工业产品品种单一,工业总产值仅776万元。到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545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全市工业经济奋力攀登全速前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涌现并迅速壮大,初步构建了以煤炭、化工、建筑、建材、机电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基本形成了以煤电化冶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协调共进的工业产业体系。先后建成邵寨、五举、赤城等煤炭生产企业14户、矿井23对,唐家河煤矿获得国家核准,安家庄煤矿开工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位产业扩能延链成效明显,2023年全市原煤产量2335.88万吨,发电量186.9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8.8%和8.9%,煤电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1%,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2—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去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52.97亿元,增长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9%。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1.7亿元,是2012年1.4倍和2.2倍,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平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雷振东    审核:刘继军  吴启明    终审:赵润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中国75年平凉市工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
时间:2024-09-30 17:36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抢抓全省“强工业”行动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凉市工业十分落后,仅有1户全民工业企业和70户私营小厂矿,及一些分散的个体生产作坊,工业产品品种单一,工业总产值仅776万元。到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545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全市工业经济奋力攀登全速前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涌现并迅速壮大,初步构建了以煤炭、化工、建筑、建材、机电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凉市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基本形成了以煤电化冶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协调共进的工业产业体系。先后建成邵寨、五举、赤城等煤炭生产企业14户、矿井23对,唐家河煤矿获得国家核准,安家庄煤矿开工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位产业扩能延链成效明显,2023年全市原煤产量2335.88万吨,发电量186.9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8.8%和8.9%,煤电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1%,比2012年提高2.6个百分点。2012—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8%。去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52.97亿元,增长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9%。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4.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1.7亿元,是2012年1.4倍和2.2倍,工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平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雷振东    审核:刘继军  吴启明    终审:赵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