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民歌
陇东民歌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陇东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优秀民间音乐,其历史悠久,生命力顽强,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这里的文化传统,包含并传播着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乡土气息鲜明,反映了百姓生活的习俗和精神风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陇东民歌属于“泾渭花儿”中的“南山花儿”,俗称“山歌子”、“打山歌”,集歌、舞、乐于一体。音乐形态多样,拥有多种调式,吸收了西北地区多种音律,可独唱,亦可齐唱、合唱,既有叙咏歌,又有叙事歌,唱词主要有五言、七言、九言句式等,伴奏乐器有二胡、板胡、笛子、三弦、牙子、梆子、叭啦鞭等,表演时可附旱船、扇子、头巾、桌子、凳子等道具。其中贾存福演唱的《放羊》、《贤妹打锤为小哥》,柳耀仁演唱的《腊花姐》三首被选入国家级民歌宝典《中国民歌集成·甘肃卷》,《贤妹打锤为小哥》曾荣获省神剑文艺演唱比赛优秀音乐奖。
陇东民歌是我国民歌发展史的缩影,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先贤的诗作,是陇东文化的精华,对研究古、现代陇东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