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沿旧制,至太宗时,于州上设路。彰义军节度改称彰化军节度。今地区辖境初属秦凤路,至仁宗庆历元年(1041)改属泾原路。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置崇信县,初属秦凤路凤翔府;乾德二年,割陇山三镇置安化县,治今华亭县之西北(安化县,新修《华亭县志》:“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对其治所,另有宁夏泾源、庆阳等二说。),属仪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改义州为仪州,至淳化年间(990—994),崇信改属仪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仪州,其属县归渭州统辖。
真宗咸平四年(1001)设长武县,治长武寨(今泾川县泾明乡),翌年降县为砦,徽宗大观二年(1108)复升为长武县,属泾州。大中祥符年间,曹玮收复陇山西境,于今静宁城南置静边寨,今庄浪、静宁县境纳入宋之版图。
仁宗庆历三年(1043)置德顺军于陇干城(治今宁夏隆德县西境)。哲宗元祐八年(1093),德顺军移至外底堡(今静宁县城),并置陇干县。
泾州,初领保定、灵台、良原3县,后亦辖长武。
渭州,初领平凉、潘原2县。
仪州,原领华亭、安化、崇信3县,仪州废后划归渭州统辖。
北宋后期,渭州领平凉、潘原、华亭、崇信、安化5县。泾州领有保定、灵台、良原、长武4县。至徽宗政和七年(1117),上述州县,皆隶属于以渭州升格的平凉军节度。至此,今静宁、庄浪境与今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成为一个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