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概况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共18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293个村,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4.41万人,乡村人口30.97万人,城镇人口13.44万人。现有耕地92.99万亩,农业人均2.46亩,林地57.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84%,草地7.48万亩。全县大体分为“三大片区”:关山林缘区包括韩店、永宁、郑河、通化、盘安、良邑6乡镇,农业人口11.08万人,主导产业以肉牛、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西北部千旱山区包括南湖、赵墩、岳堡,杨河、柳梁、卧龙6乡镇,农业人口10.9万人,主导产业以苹果肉牛、马铃薯为主;中南部浅山区包括水洛、朱店、万泉、大庄、阳川、南坪6乡镇,农业人口15.4万人,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
我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和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文明县标兵等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1年2月,庄浪县委、韩店镇党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庄浪人杰地灵,人文历史悠久。庄浪因北宋时期党项庄浪部族而得名,属羲皇故里成纪文化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行政建制,元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始设庄浪路,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设县。曾发生过秦始皇西巡鸡头道、光武帝西进克略阳、马谡骄兵失街亭等重要历史事件,曾孕育出后凉建立者吕光,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双雄吴玠、吴璘等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
庄浪文化灿烂,群体活动广泛。境内有“仰韶”“齐家”“寺洼”等旧、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600多处,历代文物6000多件:素有“文化之乡”“书画之乡”和“体育之乡”之美誉,家家有“藏书挂画”的习俗。戏剧、民俗等民间文艺别具特色,草编、马尾荷包、剪纸、毛笔等民间工艺品闻名遐迩,“高抬”社火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陇上一绝”。县境内有4A级景区云崖寺、3A级景区紫荆山、朝那湫、石桥上寨、通化陈堡,2A级景区赵墩梯田、陈家洞,建成了韩店石桥、郑河上寨、通化陈堡、赵墩大庄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庄浪是教育大县,在校学生近6万多名,近三年高考年均二本以上上线5000余人,自古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向国家输送了一批运动健将,其中李柱宏、张丽霞参加了第28届奥运会庄浪民风淳朴,人民吃苦耐劳。经过34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成为“甘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庄浪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累计建成乡村建设示范村96个,完成生态造林44.8万亩,建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5.93万座。扎实推进“强县域”行动,截至2024年底,全县牛饲养量15.5万头、产值19.3亿元,果园面积稳定在65万亩、产值55亿元,蔬菜产量21.75万吨、产值6.67亿元,马铃薯36万亩、产值6.12亿元:中药材3万亩、产值3.2亿元,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10.03万人、创劳务收入32.6亿元。
庄浪基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先后建成了四座水库、六座水厂、十大人饮工程等一批农村安全供水项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99%以上、水质达标率95%以上、供水保证率90%以上,形成了人饮工程并网运行、相互调配、调余补缺的循环模式。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运行,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通水运行,积极配合争取实施白龙江引水工程随着宝兰高铁的开通和天平高速、庄天高速、庄静高速的建成通车,形成了“高速公路纵横,等级公路组网,乡村道路密织”的交通网络布局,庄浪已成为西安、兰州、银川的交通几何中心,融入三省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