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简报】 平凉市2021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工作“十大亮点”

  • 时间:2022-02-07 17:57
  • 来源:市创城办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2021年,市政务环境建设专责工作组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打造高效、诚信、规范、廉洁政务环境,全市“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十大亮点。

  亮点一:平凉社会保障“一卡通”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我市抢抓社会保障“一卡通”综合应用国家级试点和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机遇,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智慧人社”建设,以“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为目标,以“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国社保卡 “一卡通”创新应用,建成了市级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基础平台,与人社部电子社保卡平台、省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可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接口服务;完成微信小程序、人社网上办事大厅、ATM智能应用端开发,将集中式“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等三大系统基础数据回流整合到本地基础数据库,实现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同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省人社厅网上办事大厅对接,为社保“一卡通”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社会保障卡申领225.31万张,基本实现全市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发卡全覆盖,全市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33. 98万人次,发放覆盖率89.3%;发放失业保险待遇863人次,发放覆盖率73.38%;发放工伤保险待遇249人次,发放覆盖率51.98%;发放就业创业各项补贴4832人次,发放覆盖率71.6%。

  亮点二:平凉工业园区“妈妈式”服务跑出同行业项目建设“加速度”。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持续深化改革增加动能,在服务入园企业上出实招,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全力厚植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通过组建项目帮办专班、派驻项目工地服务、简化项目审批手续、保障水电物料及时供应等有力举措,全程向入园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哺育呵护企业成长,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引进签约的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是省列2021年新建重大项目之一,项目从洽谈签约、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到建成试产仅用时252天,创造出国内同等规模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

  亮点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倾力打造“综窗受理”升级版。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事项领域和办理关联度,以化零为整、删繁就简为原则,积极为进驻大厅的95个单位、2287个服务事项进行“量体裁衣”、科学分类,重点围绕“项目审批”“企业开办”“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对办事窗口进行优化重组,统一划分13个功能专区,分类设置30个“大综窗”,形成了以综合受理窗口为主、专业咨询窗口为辅的“跨部门、跨事项”运行新模式,实现进驻事项100%“一窗受理”。

  亮点四:平凉市政银企联手助力企业开办“零成本”。为有效降低新开办企业的成本费用,平凉市市区政务大厅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按照“政府倡导、遵从自愿,银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由开户银行按照企业自愿,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一套印章,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银企合作”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双方综合信息优势、网络渠道优势、专业服务优势,将银行优质金融服务前移企业开办第一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实现了企业、政府、银行、市场的多方共赢。2021年,累计为290户企业免费刻制公章290套,为企业节约成本11万多元。

  亮点五:平凉市通过“直播带岗”稳就业促增收。平凉市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面对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难、务工人员就业难”问题,转变思维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等待”为“主动突围”,在全省首次推出“直播带岗”栏目,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政务新媒体,积极开展“直播带岗”专项服务,以“云”见面方式走进企业,零距离展示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企业文化,企业和求职者在线对话、高效沟通,有效降低信息差,实现了劳资双方的互惠共赢,走出了一条政务服务的创新路。2021年,共开播“平凉人社直播周五”41期,其中直播带岗28期、职业指导直播课7期、走进企业6期,推介短视频307个,精准服务用工企业415户。

  亮点六:平凉市围绕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将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平凉市围绕破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不断优化登记流程,针对不同登记类型推行“一体化设置”“闭合式管理”,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同窗出证”;完善不动产登记与税收缴纳“一窗受理”标准化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群众办理涉税不动产登记统一申请机制,实现不动产登记与纳税一并申请和办理。全市累计清理出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小区214个51159套,至目前已累计化解4.37万套,化解率85.4%,近2万户群众拿到了牵肠挂肚、心心念念多年的“红本本”。

  亮点七:“萍萍帮办”扮靓平凉城市“新名片”。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从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创新服务理念,组建专业团队,打造“便捷、舒适、满意”的“萍萍帮办”政务服务品牌,秉持“您有微心愿、萍萍帮您办”的服务理念,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项目审批、企业开办、引导咨询、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着力打造“主动服务、一帮到底”的特色帮办代办品牌,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年共开展帮办代办业务1750次,举办政企交流日活动2期,为200多户市场主体及时精准送政策扶持。

  亮点八:平凉市“三台联动”构建纳税人服务体验新模式。平凉市积极创新纳税服务方式,采取前台优化整合兜底、中台团队辅导运维、后台数据集成分析“三台联动”服务模式,全力优化实体办税厅配置,实现实体办税大厅的流程再造、功能再造,提升“非接触式”办税、“离厅式”办税比例,为纳税人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市县两级办税大厅设立“简事易办”专区,对“流程简单、办理较快”的简易业务建立快办通道直接办理;开通复杂涉税事项办理专窗,开展纳税人业务“专家”问诊、快速处理,纳税人平均每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60%。

  亮点九:泾川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泾川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数据资源的优化整合为重点,率先在太平镇建成了全省首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迈出了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第一步。“数字乡村”服务中心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天翼看家平台应用等技术,实现“乡村振兴、智慧政务、脱贫巩固、智慧规划、智慧农业、社会管理、智慧生态”7项应用功能,整合“村村响”大喇叭、云会议业务、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应用,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可视化应用和智慧化管理做出了积极探索。

  亮点十:静宁县实施“归雁工程”鼓励人才返乡创业。静宁县把县域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探索实施“归雁工程”,坚持正向激励、搭建平台、关心培养、亲情服务等举措,通过招、引、联、育等方式,构建了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政策体系。开展精准化“双招双引”活动,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投资兴业。汇聚内外互动、合力向上、振兴乡村的强大人才合力,努力为静宁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引才入库总人数达到2.2万人,归雁意向主要集中在宣传、就业、创业、投资等方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城简报】 平凉市2021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工作“十大亮点”
时间:2022-02-07 17:57

  2021年,市政务环境建设专责工作组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打造高效、诚信、规范、廉洁政务环境,全市“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十大亮点。

  亮点一:平凉社会保障“一卡通”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我市抢抓社会保障“一卡通”综合应用国家级试点和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机遇,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智慧人社”建设,以“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为目标,以“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国社保卡 “一卡通”创新应用,建成了市级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基础平台,与人社部电子社保卡平台、省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可向第三方应用提供接口服务;完成微信小程序、人社网上办事大厅、ATM智能应用端开发,将集中式“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系统等三大系统基础数据回流整合到本地基础数据库,实现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同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省人社厅网上办事大厅对接,为社保“一卡通”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至2021年底,全市共完成社会保障卡申领225.31万张,基本实现全市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发卡全覆盖,全市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发放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33. 98万人次,发放覆盖率89.3%;发放失业保险待遇863人次,发放覆盖率73.38%;发放工伤保险待遇249人次,发放覆盖率51.98%;发放就业创业各项补贴4832人次,发放覆盖率71.6%。

  亮点二:平凉工业园区“妈妈式”服务跑出同行业项目建设“加速度”。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持续深化改革增加动能,在服务入园企业上出实招,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全力厚植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通过组建项目帮办专班、派驻项目工地服务、简化项目审批手续、保障水电物料及时供应等有力举措,全程向入园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哺育呵护企业成长,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引进签约的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是省列2021年新建重大项目之一,项目从洽谈签约、立项审批、开工建设到建成试产仅用时252天,创造出国内同等规模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

  亮点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倾力打造“综窗受理”升级版。为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事项领域和办理关联度,以化零为整、删繁就简为原则,积极为进驻大厅的95个单位、2287个服务事项进行“量体裁衣”、科学分类,重点围绕“项目审批”“企业开办”“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对办事窗口进行优化重组,统一划分13个功能专区,分类设置30个“大综窗”,形成了以综合受理窗口为主、专业咨询窗口为辅的“跨部门、跨事项”运行新模式,实现进驻事项100%“一窗受理”。

  亮点四:平凉市政银企联手助力企业开办“零成本”。为有效降低新开办企业的成本费用,平凉市市区政务大厅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按照“政府倡导、遵从自愿,银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由开户银行按照企业自愿,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一套印章,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银企合作”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双方综合信息优势、网络渠道优势、专业服务优势,将银行优质金融服务前移企业开办第一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实现了企业、政府、银行、市场的多方共赢。2021年,累计为290户企业免费刻制公章290套,为企业节约成本11万多元。

  亮点五:平凉市通过“直播带岗”稳就业促增收。平凉市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面对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难、务工人员就业难”问题,转变思维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等待”为“主动突围”,在全省首次推出“直播带岗”栏目,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政务新媒体,积极开展“直播带岗”专项服务,以“云”见面方式走进企业,零距离展示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企业文化,企业和求职者在线对话、高效沟通,有效降低信息差,实现了劳资双方的互惠共赢,走出了一条政务服务的创新路。2021年,共开播“平凉人社直播周五”41期,其中直播带岗28期、职业指导直播课7期、走进企业6期,推介短视频307个,精准服务用工企业415户。

  亮点六:平凉市围绕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将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平凉市围绕破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不断优化登记流程,针对不同登记类型推行“一体化设置”“闭合式管理”,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同窗出证”;完善不动产登记与税收缴纳“一窗受理”标准化服务流程,优化企业、群众办理涉税不动产登记统一申请机制,实现不动产登记与纳税一并申请和办理。全市累计清理出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小区214个51159套,至目前已累计化解4.37万套,化解率85.4%,近2万户群众拿到了牵肠挂肚、心心念念多年的“红本本”。

  亮点七:“萍萍帮办”扮靓平凉城市“新名片”。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从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创新服务理念,组建专业团队,打造“便捷、舒适、满意”的“萍萍帮办”政务服务品牌,秉持“您有微心愿、萍萍帮您办”的服务理念,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项目审批、企业开办、引导咨询、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着力打造“主动服务、一帮到底”的特色帮办代办品牌,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年共开展帮办代办业务1750次,举办政企交流日活动2期,为200多户市场主体及时精准送政策扶持。

  亮点八:平凉市“三台联动”构建纳税人服务体验新模式。平凉市积极创新纳税服务方式,采取前台优化整合兜底、中台团队辅导运维、后台数据集成分析“三台联动”服务模式,全力优化实体办税厅配置,实现实体办税大厅的流程再造、功能再造,提升“非接触式”办税、“离厅式”办税比例,为纳税人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市县两级办税大厅设立“简事易办”专区,对“流程简单、办理较快”的简易业务建立快办通道直接办理;开通复杂涉税事项办理专窗,开展纳税人业务“专家”问诊、快速处理,纳税人平均每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60%。

  亮点九:泾川县“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泾川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数据资源的优化整合为重点,率先在太平镇建成了全省首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迈出了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第一步。“数字乡村”服务中心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天翼看家平台应用等技术,实现“乡村振兴、智慧政务、脱贫巩固、智慧规划、智慧农业、社会管理、智慧生态”7项应用功能,整合“村村响”大喇叭、云会议业务、天翼看家视频监控应用,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可视化应用和智慧化管理做出了积极探索。

  亮点十:静宁县实施“归雁工程”鼓励人才返乡创业。静宁县把县域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探索实施“归雁工程”,坚持正向激励、搭建平台、关心培养、亲情服务等举措,通过招、引、联、育等方式,构建了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政策体系。开展精准化“双招双引”活动,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投资兴业。汇聚内外互动、合力向上、振兴乡村的强大人才合力,努力为静宁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引才入库总人数达到2.2万人,归雁意向主要集中在宣传、就业、创业、投资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