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以来,市委网信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本职工作,将各项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市委“3659”发展思路的具体举措来抓,细化责任分工、靠实任务到人。在人文环境建设专责工作组中,市委网信办积极发挥网络宣传职能,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进展。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传承,让传统节日在网络空间彰显时代感、富有仪式感、充满生活味,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内各媒体打造全年“网络中国节”主题活动,深挖我市传统文化,积极做好传统节日的网络化传播。春节期间,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内优质短视频创作团队拍摄温爷爷制作手工莲花、老虎、蟾卧各式花灯、赵强讲述春联传统习俗、杨凯制作四大天王面塑等民间过年风俗;联合山水文传拍摄刘泉泥塑、关建平木雕非遗手工制作过程,拍摄“雪落崆峒”展现崆峒山大美景色、拍摄《乡味》讲述西北传统过年的整体过程,唤起游子乡愁,统筹泾川县融媒体中心拍摄并发布了短视频“网络中国节丨平凉泾川社火顶流‘春官说诗’七言rapper闹新春”通过春官这一传统形象将存在了600余年的西北说唱通过网络展现在了人民群众的眼前,并被兰州发布、中国甘肃网等媒体转发。清明节期间,引导网民参与“网上祭扫”,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精心制作了“清明云祭扫H5”,画面清新简洁,气氛庄重,为群众寄托哀思提供了网上平台。端午节期间,市委网信办聚焦文旅市场复苏,做新做热传统文化线上观看和线下体验,联合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举行了“【网络中国节·端午】崆峒山奇趣端午解压节”活动。以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结合蒙眼铜锣、制作粽子、汉服拍照等11项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现场群众参与其中,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为推介全市旅游线路,进一步宣传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理念,营造“人人都是平凉旅游宣传大使”的浓厚氛围,提高我市旅游景点在自媒体平台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市委网信办联合市文旅局、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开展“平凉人游平凉”——全市自媒体大V崆峒山采风活动,全市自媒体大V共计20余人参加活动。各网络大V游览崆峒美景,并在崆峒古镇开展了探店活动,向网友展现平凉风光的同时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活动在各网络平台累计刊发各类作品35条,阅读量超百万人次。此外,市委网信办依托平凉市人民政府和平凉发布微信平台在创城专栏刊发“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文明旅游 文明休闲”“文明旅游 健康同行”“文明旅游 风景最美”系列公益广告,刊发“南山生态公园市民不文明赏花行为曝光!”,反面曝光不文明旅游行为,起到了警示教育宣传的作用。




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凤行丝路 无问西东 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媒体甘肃行主题活动,邀请凤凰网、中国甘肃网、新甘肃等记者采访团走进崆峒山和灵台皇甫谧文化园,溪河韵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谧艾”种植基地,对我市道源文化、岐黄中医药文化进行大力度集中报道,带领广大网友了解崆峒山秋色风光、追寻道源文化,通过生动讲解皇甫谧生平事迹、中医针灸文化,“谧艾”等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流程,集中反映全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举措、新进展,活动在凤凰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中国甘肃网、视听甘肃客户端等平台刊发稿件16篇。


此外,市委网信办联合快手甘肃运营中心开展“西侠行”网络主题活动,以“三国”文化为核心,以侠客视角游览大美平凉。邀请我市青年网红平凉花花、崆峒陈虎等互动出镜,用游记、讲述、访问等方式,对我市丝路文化、道教文化、文旅资源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沉浸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