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时间:2023-05-26 12:03
  • 来源:平凉市创城办综合协调组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平凉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先后荣获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崇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的基础上,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生态保障。

一是生态文明制度趋于完善。制定印发《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颁布实施《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方案规定,初步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晰的生态问题制度体系。

二是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了《平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划定生态保护面积612.6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66.34平方公里,落实耕地保护目标3426.67平方公里。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6.87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106.8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55.37万亩,森林覆盖率33.8%,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管控标准。继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后,成为全省首个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三是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出台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实施意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聚力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链建设。2022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物全五类处理、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10万吨有机肥、40万千瓦“光伏+”等71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89亿元,光伏、风电、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3万千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5万吨。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58.4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4.7%。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时间:2023-05-26 12:03

平凉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先后荣获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崇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的基础上,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生态保障。

一是生态文明制度趋于完善。制定印发《平凉市全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颁布实施《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方案规定,初步形成条块结合、职责明晰的生态问题制度体系。

二是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编制了《平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划定生态保护面积612.6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66.34平方公里,落实耕地保护目标3426.67平方公里。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6.87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106.8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达到555.37万亩,森林覆盖率33.8%,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管控标准。继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后,成为全省首个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三是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出台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实施意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聚力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链建设。2022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物全五类处理、5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10万吨有机肥、40万千瓦“光伏+”等71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89亿元,光伏、风电、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3万千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5万吨。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58.4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4.7%。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