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华亭:“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

  • 时间:2020-09-03 17:38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

  华亭市紧抓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集中搬迁安置剩余贫困人口,并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盛夏八月,关山脚下的华亭市上关镇上关新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进村入户路面干净整洁,乡村道路间繁花点缀,新村生活显得幸福、美好。张雪芹就是搬迁到新村中生活的住户之一。4年前她还和家人住在山沟里艰难度日。“以前住的地方不好,在山沟沟里,前后都是山,娃娃上学路也不好走,要爬山到另一边上学去呢,天要是下雨就上不去,路不好走,买东西也不方便,种地是山地,种上庄稼往回拉也不好拉。”

  张雪芹一直萌生着迁出深山的想法,却因为手头紧、怕拉账,一直没有行动。2016年,她家享受到12.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补贴,终于在新村盖起新房,搬出了深山。“我们没有能力往出搬,不是政策的话,到现在还在山沟里住着,现在政策好,我们只掏了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助的。”

  华亭市上关镇王家沟村村民莫义张在2018年也搬进了新村,原先困扰他和家人的出行难题也迎刃而解,住进了新房,并且硬化路还铺到了家门口,让他对现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房子十分满意。“原先出门不方便,天晴了还行,天阴了就不敢出门,现在好了随时都可以出门,也不走烂泥路,多亏遇上当党的好政策了。”

  扶贫搬迁,做好致富增收“后半篇文章”是关键。在各级项目配套资金的补贴下,上关镇搬迁安置点一座小户型新式民居,村民只需自筹经费1-2万元就可申请,其余的资金全部则由国家各级政府进行补助。这大大减少了农民搬迁的成本,减少了农民的家庭负担,使他们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及改善生活。此外还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后续帮扶产业发展,从源头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以前在老家只能种地养牛,现在搬下来,在公益岗工作月月发工资,还有代养牛的分红和嘉禾公司的入股,一年多挣1万多元钱,比起老家好多了。”搬迁后的莫义张高兴地算起了自家的增收账。

  针对大部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华亭市打好“劳务输出”、“就近就业”组合拳,在安置点开设了绿色通道,对搬迁群众开展丰富的就业培训,并积极与市内外的用工企业互动,为搬迁群众尽快实现就业搭建平台。

  今年4月份,在上关镇的统一组织下,王家沟村村民潘改霞的丈夫加入到外出务工的大军中,每月都会向家里寄钱,“今年,镇上通知培训学习电信有关的技术,然后统一联系到新疆去工作,每月收入4000多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潘改霞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据了解,华亭市上关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群众122户562人,修建住宅122套,硬化道路4.86千米,完成安置区绿化14.7亩。项目实施中紧扣“移民、利民、富民”三个环节,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特色产业开发力度,真正实现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华亭:“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
时间:2020-09-03 17:38

“搬”走贫困 “迁”来幸福

  华亭市紧抓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集中搬迁安置剩余贫困人口,并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盛夏八月,关山脚下的华亭市上关镇上关新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进村入户路面干净整洁,乡村道路间繁花点缀,新村生活显得幸福、美好。张雪芹就是搬迁到新村中生活的住户之一。4年前她还和家人住在山沟里艰难度日。“以前住的地方不好,在山沟沟里,前后都是山,娃娃上学路也不好走,要爬山到另一边上学去呢,天要是下雨就上不去,路不好走,买东西也不方便,种地是山地,种上庄稼往回拉也不好拉。”

  张雪芹一直萌生着迁出深山的想法,却因为手头紧、怕拉账,一直没有行动。2016年,她家享受到12.5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补贴,终于在新村盖起新房,搬出了深山。“我们没有能力往出搬,不是政策的话,到现在还在山沟里住着,现在政策好,我们只掏了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助的。”

  华亭市上关镇王家沟村村民莫义张在2018年也搬进了新村,原先困扰他和家人的出行难题也迎刃而解,住进了新房,并且硬化路还铺到了家门口,让他对现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房子十分满意。“原先出门不方便,天晴了还行,天阴了就不敢出门,现在好了随时都可以出门,也不走烂泥路,多亏遇上当党的好政策了。”

  扶贫搬迁,做好致富增收“后半篇文章”是关键。在各级项目配套资金的补贴下,上关镇搬迁安置点一座小户型新式民居,村民只需自筹经费1-2万元就可申请,其余的资金全部则由国家各级政府进行补助。这大大减少了农民搬迁的成本,减少了农民的家庭负担,使他们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及改善生活。此外还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后续帮扶产业发展,从源头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以前在老家只能种地养牛,现在搬下来,在公益岗工作月月发工资,还有代养牛的分红和嘉禾公司的入股,一年多挣1万多元钱,比起老家好多了。”搬迁后的莫义张高兴地算起了自家的增收账。

  针对大部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华亭市打好“劳务输出”、“就近就业”组合拳,在安置点开设了绿色通道,对搬迁群众开展丰富的就业培训,并积极与市内外的用工企业互动,为搬迁群众尽快实现就业搭建平台。

  今年4月份,在上关镇的统一组织下,王家沟村村民潘改霞的丈夫加入到外出务工的大军中,每月都会向家里寄钱,“今年,镇上通知培训学习电信有关的技术,然后统一联系到新疆去工作,每月收入4000多元,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潘改霞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据了解,华亭市上关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群众122户562人,修建住宅122套,硬化道路4.86千米,完成安置区绿化14.7亩。项目实施中紧扣“移民、利民、富民”三个环节,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和特色产业开发力度,真正实现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