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崆峒区织密民生保障网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崆峒区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全力推广“6123”低保精准认定新模式,努力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崆峒区创新农村低保精准认定新模式,即低保精准认定的“6123”模式(其中6 代表“六位一体”,即民政局、乡镇政府、村委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妇女评议小组和参与式民主评议小组;12 代表低保评估的 12 个流程,3 代表给低保申请户和村民赋予三项基本权利:知情权、抱怨申诉权和评议权)。自创建以来,崆峒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该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化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近日,记者在花所镇周柳村了解到,花所镇按照“6123”低保精准认定新模式,对所辖的9个村逐村、逐户、逐人开展摸底排查,对群众有反映的低保对象进行重新认定核查,严格落实单人户施保及渐退机制,合理确定保障类别,确保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符合条件的应退尽退,切实提高低保精准度。同时,积极落实特困供养人员监护照料服务政策,不断加强临时救助工作力度,让农村低保政策认定的对象更加精准,救助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群众更加认可。
崆峒区民政局副局长 赵伟:
2020年,按照兜底线、建机制、织密网的工作要求,逐村逐户的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下一步,将指导各乡镇全面推进“6123”低保精准认定工作,确保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崆峒区共有农村低保户5912户13343人,较2018年底相比,农村低保覆盖面由6.88%下降至3.9%,2019年共退出农村低保9296人,全区农村低保管理水平进一步精准提升,社会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发挥,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