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静宁:返乡创业记之“80后鸡司令”

  • 时间:2020-08-14 13:48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静宁县众多贫困户借助产业扶贫政策的“东风”,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其中,威戎镇杨湾村杨振兵借着这股“东风”,不仅实现了由贫困户到脱贫户的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有名的“鸡司令”,还带动其他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2岁的杨振兵,是杨湾村的贫困户。2017年之前,他一直在新疆打工供给一家人生活,父母年老多病,孩子还要上学,一家7口人的日子紧紧巴巴,就像被上了枷锁。

  党的扶贫政策为杨振兵挣脱生活的枷锁送上了最精准的钥匙。

变“帮扶”为“自救”,脱贫致富靠双手

  “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两千来块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生活开支。常年寄居他乡,高龄老人远在千里之外,无人照看,心里承受的压力也只有自己知道。”回想起前些年千里奔波的苦日子,杨振兵就鼻子发酸、眼泪打转,“年纪轻轻就戴上贫困户的帽子,感觉自己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杨振兵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贴上“标签”,“我要创业、我要脱贫、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心底潜滋暗长。2017年,杨振兵听到村里以废弃学校为基地领办的康丰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专门为吸引返乡贫困青年搭建的创业平台,他立即决定回到老家创业。

  “我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不少种植养殖经验和现代化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想自己试试搞种植养殖业,而且也能照顾到家里,怎么都比四处奔波强。”杨振兵说。

  回到村里,杨振兵和村党支部书记杨治兵对接后,迅速承接了合作社的经营权,一头扎进了合作社。完善圈舍、选饲料、买鸡苗、找销路,杨振兵一心扑在了发展产业上。经过帮扶工作队、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合作社终于正规运行了起来。

  由于散养的特色大红公鸡、静原鸡,以玉米、谷子、杂粮为“主食”,“零食”则是青草、昆虫等,所以肉质格外鲜美,在第一批肉鸡出栏的时候,就被抢购一空,土鸡蛋口感香醇,更是供不应求。

  为了扭转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以来,杨振兵利用村里的荒坡荒沟,新建了一处养殖基地,主要养殖特色公鸡。村民们听到杨振兵还要发展种植业,纷纷表示要把自家撂荒地前3年无偿提供给合作社,3年后再以每年80元的租金进行流转。四月份,杨振兵对这类撂荒土地进行了整合,开荒种上了玉米。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为了更好带动贫困户发展,合作社采取基地集中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的模式,给有意愿的养殖农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农户定期提供土鸡和土鸡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杨湾村包村干部吴晓斌介绍,合作社还发展订单农业,收购苹果、玉米、洋芋、胡麻油、杂粮及其他特色农产品,出资在“一亩田”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了店铺,近期又计划在“阿里巴巴”注册销售店铺,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加大农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让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从地头直接到批发商和消费者手中,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农业风险问题,增加经济效益。

  短短两年时间,杨振兵通过经营种植养殖合作社,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带贫户的蜕变。

  谈起以后的发展方向,杨振兵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打算下一步再扩大规模,多带动贫困户,让大家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不仅要实现自己的致富梦,还要带动大伙儿一起迈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合作社通过近两年发展,已发展入社贫困户26户,入社农户57户,年收益在15万元以上。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带贫成效将进一步增大。

  威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支持像杨振兵这样有脱贫斗志、脱贫信心,靠努力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帮助杨振兵把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静宁:返乡创业记之“80后鸡司令”
时间:2020-08-14 13:48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静宁县众多贫困户借助产业扶贫政策的“东风”,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其中,威戎镇杨湾村杨振兵借着这股“东风”,不仅实现了由贫困户到脱贫户的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有名的“鸡司令”,还带动其他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2岁的杨振兵,是杨湾村的贫困户。2017年之前,他一直在新疆打工供给一家人生活,父母年老多病,孩子还要上学,一家7口人的日子紧紧巴巴,就像被上了枷锁。

  党的扶贫政策为杨振兵挣脱生活的枷锁送上了最精准的钥匙。

变“帮扶”为“自救”,脱贫致富靠双手

  “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两千来块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生活开支。常年寄居他乡,高龄老人远在千里之外,无人照看,心里承受的压力也只有自己知道。”回想起前些年千里奔波的苦日子,杨振兵就鼻子发酸、眼泪打转,“年纪轻轻就戴上贫困户的帽子,感觉自己抬不起头、直不起腰。”

  杨振兵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被贴上“标签”,“我要创业、我要脱贫、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心底潜滋暗长。2017年,杨振兵听到村里以废弃学校为基地领办的康丰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专门为吸引返乡贫困青年搭建的创业平台,他立即决定回到老家创业。

  “我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不少种植养殖经验和现代化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想自己试试搞种植养殖业,而且也能照顾到家里,怎么都比四处奔波强。”杨振兵说。

  回到村里,杨振兵和村党支部书记杨治兵对接后,迅速承接了合作社的经营权,一头扎进了合作社。完善圈舍、选饲料、买鸡苗、找销路,杨振兵一心扑在了发展产业上。经过帮扶工作队、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合作社终于正规运行了起来。

  由于散养的特色大红公鸡、静原鸡,以玉米、谷子、杂粮为“主食”,“零食”则是青草、昆虫等,所以肉质格外鲜美,在第一批肉鸡出栏的时候,就被抢购一空,土鸡蛋口感香醇,更是供不应求。

  为了扭转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以来,杨振兵利用村里的荒坡荒沟,新建了一处养殖基地,主要养殖特色公鸡。村民们听到杨振兵还要发展种植业,纷纷表示要把自家撂荒地前3年无偿提供给合作社,3年后再以每年80元的租金进行流转。四月份,杨振兵对这类撂荒土地进行了整合,开荒种上了玉米。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了才是富

  “为了更好带动贫困户发展,合作社采取基地集中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的模式,给有意愿的养殖农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农户定期提供土鸡和土鸡蛋,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杨湾村包村干部吴晓斌介绍,合作社还发展订单农业,收购苹果、玉米、洋芋、胡麻油、杂粮及其他特色农产品,出资在“一亩田”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了店铺,近期又计划在“阿里巴巴”注册销售店铺,开拓网上销售渠道,加大农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让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从地头直接到批发商和消费者手中,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农业风险问题,增加经济效益。

  短短两年时间,杨振兵通过经营种植养殖合作社,完成了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带贫户的蜕变。

  谈起以后的发展方向,杨振兵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打算下一步再扩大规模,多带动贫困户,让大家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生活。不仅要实现自己的致富梦,还要带动大伙儿一起迈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合作社通过近两年发展,已发展入社贫困户26户,入社农户57户,年收益在15万元以上。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带贫成效将进一步增大。

  威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支持像杨振兵这样有脱贫斗志、脱贫信心,靠努力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帮助杨振兵把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带动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