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静宁:“后进村”变身“和谐村”

  • 时间:2020-08-27 10:39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梁马村真正变了样!现在道路两旁是小花园、风景树,哪能看出以前那种柴草乱堆乱放、车辆寸步难行的模样”“这些文明宣传画真漂亮,上面写的都是为咱老百姓好的话……”静宁县威戎镇梁马村外出数年的村民梁有良回到村里时,被眼前的旧貌换新颜“震”住了,这几年,村里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问题不断到干群齐心,从“脏乱差”到“青山绿地、红瓦白墙、果香四溢”,借着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东风,威戎镇梁马、李沟、张齐3村,在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强势逆袭,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党建融合、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多赢之路,完成了从“问题村”“后进村”到“示范村”“和谐村”的完美蝶变。

找“病根”,破解“后进”发展难题

  梁马村是威戎镇河西3村中的典型村,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40户人,总人口达2750多人。一直以来,由于人口较多、居住分散,且群众思想比较落后,村民们常常因鸡毛蒜皮的事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那时候,村里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应,群众基础差,干部没威信”,说起村里过去的境况,不少村民连连摇头。“后进村”求变,要找准切入点,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村领导贾永乐介绍,2019年初,梁马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威戎镇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座谈、入户走访,分别与村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众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拟定解决问题方案,完善制度及阵地建设。实施硬化路全覆盖、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力所能及兴办实事,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经过干部群众一年多的努力,梁马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改变。“驻村干部成天蹲在村里,上坎下地,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梁马村党支部书记尹连军告诉记者,为彻底化解群众心中矛盾焦点,解决好遗留问题,村上也相应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负责全程监督党务、村务、财务。现在,村务“明白”了,群众心里“亮起来”,矛盾纠纷实现了“零激化”。

夯基础,建设美丽和谐新村

  农家小院,无尘无杂。秋日芳草连天,绵延到家园。现在的梁马村,家家户户有新居,红瓦白墙相衬,门前巷道全硬化,干净整洁,一幅秀美整洁的和谐新村画卷正在描绘。据了解,今年以来,威戎镇着眼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对接的切入点,按照建设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在梁马、李沟、张齐3村以从严落实“四抓两整治”,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落实面山绿化、巷道硬化、干道亮化、田园美化、庭院净化及文明新风创建的“五化一新”措施,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现如今,河西3村一座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景相融的村民新居拔地而起,路网、水网、电网和机耕道合理配置,呈现出一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美丽和谐新农村景象。李沟村70多岁的李甫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笑着感叹:“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还能享受到国家这样好的政策,咱现在住的是农家院,吃的是农家饭,过的是好光景,咱农村人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

树新风,擦亮“面子”做实“里子”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擦亮“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梁马村四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上,孝老敬亲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文明家庭典型的突出事迹制成的展板高高悬挂,激励着大家从身边的榜样学起。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廉政文化等展板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梁马村做实乡村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了让人“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如今全村24小时供水,卫生厕所也正在改造,用电、上网不愁,主干道全部硬化,村里新添了不少垃圾箱,各个路口和村民活动广场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李沟村村民李新华说道,晚上,女人们跳着广场舞,戏迷们唱着自乐班,文化生活丰富了,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也就消失了。村民脸上喜悦的笑容,让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心底的幸福。

  威戎镇党委书记陈小兵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最终成为梁马村乡村精神的重塑行动。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梁马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昔日知名的“后进村”变成了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静宁:“后进村”变身“和谐村”
时间:2020-08-27 10:39

  “梁马村真正变了样!现在道路两旁是小花园、风景树,哪能看出以前那种柴草乱堆乱放、车辆寸步难行的模样”“这些文明宣传画真漂亮,上面写的都是为咱老百姓好的话……”静宁县威戎镇梁马村外出数年的村民梁有良回到村里时,被眼前的旧貌换新颜“震”住了,这几年,村里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问题不断到干群齐心,从“脏乱差”到“青山绿地、红瓦白墙、果香四溢”,借着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东风,威戎镇梁马、李沟、张齐3村,在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强势逆袭,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党建融合、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的多赢之路,完成了从“问题村”“后进村”到“示范村”“和谐村”的完美蝶变。

找“病根”,破解“后进”发展难题

  梁马村是威戎镇河西3村中的典型村,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640户人,总人口达2750多人。一直以来,由于人口较多、居住分散,且群众思想比较落后,村民们常常因鸡毛蒜皮的事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那时候,村里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应,群众基础差,干部没威信”,说起村里过去的境况,不少村民连连摇头。“后进村”求变,要找准切入点,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村领导贾永乐介绍,2019年初,梁马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威戎镇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座谈、入户走访,分别与村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群众等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拟定解决问题方案,完善制度及阵地建设。实施硬化路全覆盖、新建文化活动广场,力所能及兴办实事,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经过干部群众一年多的努力,梁马村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改变。“驻村干部成天蹲在村里,上坎下地,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梁马村党支部书记尹连军告诉记者,为彻底化解群众心中矛盾焦点,解决好遗留问题,村上也相应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负责全程监督党务、村务、财务。现在,村务“明白”了,群众心里“亮起来”,矛盾纠纷实现了“零激化”。

夯基础,建设美丽和谐新村

  农家小院,无尘无杂。秋日芳草连天,绵延到家园。现在的梁马村,家家户户有新居,红瓦白墙相衬,门前巷道全硬化,干净整洁,一幅秀美整洁的和谐新村画卷正在描绘。据了解,今年以来,威戎镇着眼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对接的切入点,按照建设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在梁马、李沟、张齐3村以从严落实“四抓两整治”,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落实面山绿化、巷道硬化、干道亮化、田园美化、庭院净化及文明新风创建的“五化一新”措施,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现如今,河西3村一座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景相融的村民新居拔地而起,路网、水网、电网和机耕道合理配置,呈现出一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美丽和谐新农村景象。李沟村70多岁的李甫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笑着感叹:“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我还能享受到国家这样好的政策,咱现在住的是农家院,吃的是农家饭,过的是好光景,咱农村人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

树新风,擦亮“面子”做实“里子”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擦亮“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梁马村四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上,孝老敬亲典型、优秀共产党员典型、文明家庭典型的突出事迹制成的展板高高悬挂,激励着大家从身边的榜样学起。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家风家训、乡规民约、廉政文化等展板宣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梁马村做实乡村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真正做到了让人“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如今全村24小时供水,卫生厕所也正在改造,用电、上网不愁,主干道全部硬化,村里新添了不少垃圾箱,各个路口和村民活动广场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李沟村村民李新华说道,晚上,女人们跳着广场舞,戏迷们唱着自乐班,文化生活丰富了,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也就消失了。村民脸上喜悦的笑容,让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心底的幸福。

  威戎镇党委书记陈小兵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最终成为梁马村乡村精神的重塑行动。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梁马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昔日知名的“后进村”变成了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