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从严从紧加强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近期,我市周边地区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平凉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迅速部署传达安排,全方位督促、指导社会事务及儿童福利领域各民政服务机构,从严从紧强化工作安排,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履行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职责。
一是部署调度上更加到位。市民政局多次召开市直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会上听取了市救助管理站、市儿童福利院、等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汇报,详细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要求各机构要严格按照《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7月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市、县民政部门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自7月份以来,对全市民政服务机构防控工作开展了3轮明察暗访和督查指导,针对督查发现的管控漏洞和死角,现场督促指导落实了整改措施。市民政局建立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微信群,对市、县所有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实行日调度,线上对各服务机构人员出入管理、物资储备、日常消杀等措施落实情况随机进行督查抽查。
二是管控措施上更加精准。市、县两级救助管理机构均能够按照要求,对所有求助人员进行身体检视、“健康码”“行程码”核验和来站登记工作,及时询问来站前7天的生活轨迹,对持有48小时之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直接转入受助区域,对未持有核酸报告的安排进入观察(隔离)室,并在24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市、县两级救助管理机构能够按照“封住受助区、管好观察区、控好求助区”的原则实施最严格的封闭式分区域管理,其中受助区除救助机构工作人员、来站开展核酸检测等人员外,一律不对外开放。市儿童福利院实行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暂停探视和外出,所有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儿童福利机构,停止一切捐赠慰问活动,建立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常态化防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是日常监测上更加严格。全市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机构都能够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毫不松懈抓好单位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防止疫情输入、传播、蔓延,守好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救助管理机构对站内照料人员安排单人单间居住,并持续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每日对受助人员的个人用品进行消杀,救助车辆用车一次消杀一次,对救助人员生活区域和工作人员办公区域,每天三次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杀工作。市儿童福利院严格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对在院儿童每天进行体温及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做好记录。
四是环节监管上更加精细。市儿童福利院从7月13日起再次启动机构全封闭管理,实行不少于14天一班的轮班制,组织院内所有人员每日进行体温监测,每周进行2次核酸检测,对于在家轮休的工作人员要求居家休息不外出,不接触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每日测量体温并报告情况,轮休结束后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单方可上岗。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工作,规范、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对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对所有就诊患儿及陪员严格落实“一问、二测、三查”(询问流行病学史旅居史聚集史、测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核查),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和陪护管理制度,就诊患儿及陪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患儿住院期间只允许1人陪护,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医疗查房不少于2次。(撰稿:成帅 审核:刘亚丽 编辑:刘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