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

崇信:牛产业集群发力乡村振兴动能倍增

  • 时间:2025-06-27 15:05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6月天气炎热、酷暑袭来,但崇信县木林乡大庄村养殖户王明军的养牛窑洞里却凉风习习,“窑洞养牛具有冬暖夏凉、卫生环保的优势,通过这种饲养方式,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也能有效减少各类病害,进一步提高肉牛品质。”12年前,因为生计王明军与牛结缘,随着红牛养殖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他便在大庄村建办明鑫家庭农场,正式开启了养牛之路。如今靠着“牛”买卖,日子越过越红火。

扩大养殖规模、做大红牛产业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王明军也曾和其他养殖户一样遇到过金融难题:“之前贷款难度大,利息也高,短时间很难增加养殖数量,但有了‘红牛贷’这个政策后,2021年我贷了110万元,买了70头牛。”

王明军所提到的“红牛贷”是崇信县政府出台的以活体红牛抵押为主的担保贷款,相比传统商业贷,有贷款额度大、契合红牛生长周期、财政全额贴息、免收担保费、程序便捷高效等优点。崇信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崇信县窑洞养牛指导意见》《农业产业链及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建立了兰州大学绿源牧草公司科研工作站、红牛繁育场专家工作站,为红牛养殖提供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动物疫病防控服务。

近年来,崇信县聚焦“平凉红牛养殖代表全市最高水平”目标定位,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养殖方式,从窑洞养牛的古朴智慧到现代化标准牛棚的规模化运营,再到专业育种场的科技深耕,推动牛产业从个体分散经营向链式集群化发展转变,全方位推动红牛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7个,修建养畜暖棚362座,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700孔。创建红牛产业强镇4个,养牛专业村9个,年种植饲用玉米5万亩以上。

 (记者 : 高亮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崇信:牛产业集群发力乡村振兴动能倍增
时间:2025-06-27 15:05

6月天气炎热、酷暑袭来,但崇信县木林乡大庄村养殖户王明军的养牛窑洞里却凉风习习,“窑洞养牛具有冬暖夏凉、卫生环保的优势,通过这种饲养方式,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也能有效减少各类病害,进一步提高肉牛品质。”12年前,因为生计王明军与牛结缘,随着红牛养殖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他便在大庄村建办明鑫家庭农场,正式开启了养牛之路。如今靠着“牛”买卖,日子越过越红火。

扩大养殖规模、做大红牛产业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王明军也曾和其他养殖户一样遇到过金融难题:“之前贷款难度大,利息也高,短时间很难增加养殖数量,但有了‘红牛贷’这个政策后,2021年我贷了110万元,买了70头牛。”

王明军所提到的“红牛贷”是崇信县政府出台的以活体红牛抵押为主的担保贷款,相比传统商业贷,有贷款额度大、契合红牛生长周期、财政全额贴息、免收担保费、程序便捷高效等优点。崇信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崇信县窑洞养牛指导意见》《农业产业链及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建立了兰州大学绿源牧草公司科研工作站、红牛繁育场专家工作站,为红牛养殖提供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动物疫病防控服务。

近年来,崇信县聚焦“平凉红牛养殖代表全市最高水平”目标定位,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养殖方式,从窑洞养牛的古朴智慧到现代化标准牛棚的规模化运营,再到专业育种场的科技深耕,推动牛产业从个体分散经营向链式集群化发展转变,全方位推动红牛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7个,修建养畜暖棚362座,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700孔。创建红牛产业强镇4个,养牛专业村9个,年种植饲用玉米5万亩以上。

 (记者 : 高亮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