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庄浪生活垃圾“变身”绿色电能
走进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灰白双拼的主体建筑高大宏伟,在中央控制室内,监控终端大型LED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垃圾处理和发电的全过程。工作 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内通过监控查看垃圾运输和焚烧情况,随时监测炉内温度和压力,以便对垃圾焚烧进行实时操控。曾经,垃圾处理难题让各方头疼,大量生活垃圾只能被填埋处理。如今,这些垃圾在焚烧发电项目中“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电网,为当地输送清洁能源。
为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效延长生态环保产业链条,2022年,庄浪县通过招商引进了日处理4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由安徽海创绿能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建设,概算总投资3.5亿元,位于县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80亩。重点解决庄浪县城乡和周边华亭市、静宁县、张家川县 生活垃圾处理难题。
庄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庄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企地合作、携手共赢发展的务实举措,与平凉市“3659”发展思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度吻合。该项目于2023年2月份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生产办公主厂房1座,综合楼1栋,配套建设车间供油站、综合水泵房、脱硝区、污水处理站及膜车间等设施厂房。安装日处理400吨的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1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一套,以及烟气处理系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庄浪县严格按照《平凉市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实施方案》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全程跟进,县领导多次现场督查,开会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于2024年9月20日垃圾进厂,2021年11月17日正式运行。
作为庄浪县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与传统垃圾填埋处理方式相比,项目不但可实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充分做到“变废为宝”“变废为电”。项目烟气排放可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污水处理可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每年可节约标煤3.1万吨,炉渣经过处理后可广泛应用于水稳层施工与建材利用。在优化县城布局,提升形象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意义突出、效果明显。
庄浪县海螺创业有限责任生产处工艺主管杨森富说:“生活垃圾拉到垃圾库之后,经过三到五天的发酵,进入炉膛进行焚烧。炉膛焚烧的温度控制在850摄氏度以上,才能把垃圾充分地燃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均经过严格处理,确保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据公司总经理罗先波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3.5亿元,日处理400吨生活垃圾,年处理生活垃圾14万吨,年发电量6200万千瓦时。项目建成投产后,已进厂生活垃圾近4万吨,已处理生活垃圾3.5万多吨,总发电量超900万千瓦时,将彻底解决庄浪县城乡和周边县区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为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庄浪县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是庄浪县在环保与能源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庄浪县及周边县区等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原本污染环境的垃圾完成了“变废为宝”的完美蝶变,在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路径。每年可节约标煤3.1万吨,年发电量6200万千瓦时、上网电量5300万千瓦时,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实现税收800万元,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45人。
下一篇: 执督察整改之笔 绘绿色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