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建设绿色平凉——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 时间:2021-12-19 19:26
  • 来源:平凉日报 刘蓉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坚决守好平凉的绿水青山,扛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市委对于生态建设的认识达到全新高度,深刻阐释了建设绿色平凉的崭新内涵和内在逻辑。

  平凉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基因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有了可喜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3.8%,平凉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绿色是平凉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刻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黄土高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陇东绿色长城作出平凉贡献。

  要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以山水林田湖草为系统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健全生态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使绿色富民惠民。

  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减少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加强节能、节水、节材、减排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工艺提升、流程再造、管理优化,降低生产与营销的经济和生态成本,积极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链。

  要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突出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旅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构建现代循环农业经营体系;以绿色、有机为导向,发展放心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绿色消费,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将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形成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抓发展机遇,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散煤清洁化替代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效益良性循环新模式,努力创建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要积极普及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平凉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建设绿色平凉——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时间:2021-12-19 19:26

  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坚决守好平凉的绿水青山,扛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市委对于生态建设的认识达到全新高度,深刻阐释了建设绿色平凉的崭新内涵和内在逻辑。

  平凉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基因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有了可喜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3.8%,平凉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绿色是平凉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刻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黄土高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陇东绿色长城作出平凉贡献。

  要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以山水林田湖草为系统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健全生态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使绿色富民惠民。

  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减少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加强节能、节水、节材、减排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工艺提升、流程再造、管理优化,降低生产与营销的经济和生态成本,积极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链。

  要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突出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能源化工基地、先进制造基地、旅居康养基地、“甘味”农产品基地。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构建现代循环农业经营体系;以绿色、有机为导向,发展放心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绿色消费,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将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形成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抓发展机遇,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散煤清洁化替代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效益良性循环新模式,努力创建国家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要积极普及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平凉的天更蓝、地更净、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