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静宁苹果”产业链以“四新”推广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正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半个多月来,静宁县贾河乡中堡村村民杨晓飞忙着给自家的果园幼果套袋,只见他熟练地撑纸、包果、扎袋口,不一会儿,一个个苹果就穿上了“新衣”。
“家里有盛果园8亩,套了袋子的苹果,颜色好,有卖相,价格也要高一些。”6月6日,杨晓飞满心欢喜地对记者说,这几年苹果卖得好归功于县上引导果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自己在果园管理中严格按照培训的管理技术操作,果子才长得好、卖得好。
这段时间,灵台县高端果品出口创汇基地一期工程的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园里,果树苗长势良好,果农们正忙着校正果树立架,让树苗长得更直溜。
该基地共建设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园2300亩,按照“瞄准高端技术、采取高端模式、推广高端品种、占领高端市场”的思路,示范推广乔化果园一次性更新改造、立体格架栽培等新技术,定植了17个国内外专利新品种和近年售价高的新优品种,产品将销往南美、中亚等高端市场。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之举,以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发展、新机制构建为抓手,加快推动老果园更新迭代,努力打造现代苹果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新品种引进过程中,针对果树老龄化、市场竞争力下降、主栽品种单一、采收和销售压力大等问题,实施老龄果园改造、优品选育推广、园区升级示范,以最短时间推动果园升级转型。紧盯多元化和尝鲜型市场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域特色、品种品质、使用方向,引进早中熟品种巴克艾、红思妮可嘎拉、秦阳等,晚熟品种众成1号、3号及瑞雪、瑞阳等新优品种49个。依托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组培繁育中心和灵台县“两个试验示范中心”为全市苹果产业更新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高端种苗保障。目前全市示范推广瑞雪、瑞阳、黄金维纳斯等新优品种果园21万亩,占全市苹果栽植面积的13.91%,逐步实现布局合理化、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制定了“静宁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静宁苹果》甘肃省地方标准、技术规程管理果园,大力推广省工、省力、轻简化、集约化高质高效现代果业栽培新技术,积极开展抗重茬砧木选育、果实免套袋栽培等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为加快老果园更新迭代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形成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西部山塬区优质苹果”生产体系。坚持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贡献才智、助推发展。同时始终将技术推广和培训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组织各级果业专干及专家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宣讲政策,手把手开展培训。
在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中,积极建设省肥、省水、省土地、省人工,高品质、高产出、早挂果、早见效的“四省两高两早”现代矮砧果园。研发引进轻简化标准化农机具,按照适地、适区、适用的原则,加快老果园更新改造,大力开展间形伐、整等宜机化改造,进一步推广应用机械防霜机、机械除草等一系列果园实用新农机装备和小型机械,今年新引进了升降平台和四轮平板运输车,让果农在疏花疏果、采摘及运输时,实现轻松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目标。加快果园更新改造,今年以来采取高接换头、重茬新植等方式,完成果园更新改造12.89万亩。
在推进构建新机制中,优化配套服务,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富裕”联农带农新机制,扶持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8家。积极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发展活力,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达27.8万亩。发展社会化服务,搭建全市果产业劳务服务平台,有效缓解用工压力。组建科技服务队,与12个果园大乡、60个果园重点村的5100户果农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和果园档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联农带农模式,努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龙头企业和专业服务公司为骨干、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经营体系。
夏日微风,阳光正好。满山满谷的果园里,劳作声、谈笑声和谐相融,一幅夏日农忙的美景正徐徐铺展开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加快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推广应用,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免套袋栽培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大苗建园、宽行密植、简化省工树形培养、水肥一体、花果省力管理等现代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努力在产业节本增效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全市将聚力打造精品果园20个0.5万亩,落实提质增效措施140万亩,力争苹果产量增幅超过10%,产业效益领跑全省,努力实现由苹果大市向苹果强市的转变。(丁小凤)
上一篇: 平凉市∶“四新”赋能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打好产业“组合拳” 苹果映红甜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