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四措并举助推设施蔬菜产业链“五菜丰成”

  • 时间:2025-07-26 09:56
  • 来源:崇信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崇信县以“党建赋能聚力发展”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设施蔬菜产业链“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抓项目、优服务、扩规模、新模式四项措施,全力推动芹菜、甘蓝、香菇、辣椒、西葫芦五种单品蔬菜扩面增量,有效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围绕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群,稳步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实施黑河川区设施芹菜、锦屏镇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等产业链项目15个,新建和维修钢架大棚1778座,建成日光温室10座,新增设施面积556.5亩,建成千亩标准化芹菜种植基地2处、单品化辣椒基地2处、出口创汇基地1处、百亩以上高原夏菜种植基地13处,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实现产值3.26亿元。坚持一线摸排问需,切实解决链上问题,链长先后3次召集相关乡镇、部门调研设施蔬菜产业链建设工作,全力推动闲置荒废设施整治、“党建赋能聚力发展”攻坚行动、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走出去”招商洽谈5次,“引进来”考察对接活动3次,签约落地芹菜产业基地建设、果蔬汁加工厂建设等项目4个,签约金额3.49亿元。

放大规模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提升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效应,做优做强“崇信芹菜”特色优势地标产品,建成3000亩黑汭河川区设施芹菜示范带和2000亩北部塬区露地芹菜示范区,采取政策引导、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等措施,种植订单芹菜5000亩,坚持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推广全膜滴灌覆盖、黄板诱杀害虫、高垄标准栽培等关键技术6项,种植皇后102、兰巴达等优质高产抗病芹菜品种4个,根据测产调查露地芹菜亩产突破10吨,已采收外销2400吨。强化“崇信芹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指导崇信县四季香芹农业有限公司积极申报企业自主商标,扶持链上企业发挥“崇信芹菜”地标优势,与咸阳新阳光、广东海吉星等批发市场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稳步提升。

优化服务保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工作专班和技术服务下沉一线,依托市农科院专家团队技术优势,优化蔬菜科技工作站全周期科技服务机制,引进推广嘉美2号辣椒、奥奇那甘蓝等名优特新蔬菜品种2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1项。组织县蔬菜公司、新丰园公司等4家链上企业,按照良种、优苗、精管原则开展集约化育苗,培育发放芹菜、甘蓝、辣椒等蔬菜种苗5800多万株。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产销模式,规范化种植辣椒、甘蓝等鲜食蔬菜1100亩,林下套种打籽西葫芦1600亩,今年累计向平凉新阳光、庆阳西郊、西安欣桥等大型批发市场销售辣椒1150吨、甘蓝3260吨,其中,30余吨甘蓝首次成功销往越南市场。

创新发展模式,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模式,研究制定《崇信县小产业助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盘活乡村空闲资源,将食用菌产业融入农家庭院,按照“小庭院+大产业”模式,扶持190户农户和3个村集体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资产,搭建食用菌种植棚座235座56.5亩,种植香菇160万棒,产菇30余吨,销售收入45万元,带动就近务工群众200多名。加强政策支持,对发展庭院食用菌的农户和村集体给予每个菌棒2-3元的政策补贴,并提供“点对点”的菌棚搭建与种植管理指导。积极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依托方胜园菇业公司,与种植主体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预计户均增收0.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崇信县:四措并举助推设施蔬菜产业链“五菜丰成”
时间:2025-07-26 09:56

崇信县以“党建赋能聚力发展”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设施蔬菜产业链“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抓项目、优服务、扩规模、新模式四项措施,全力推动芹菜、甘蓝、香菇、辣椒、西葫芦五种单品蔬菜扩面增量,有效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围绕构建产销一体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群,稳步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实施黑河川区设施芹菜、锦屏镇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等产业链项目15个,新建和维修钢架大棚1778座,建成日光温室10座,新增设施面积556.5亩,建成千亩标准化芹菜种植基地2处、单品化辣椒基地2处、出口创汇基地1处、百亩以上高原夏菜种植基地13处,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实现产值3.26亿元。坚持一线摸排问需,切实解决链上问题,链长先后3次召集相关乡镇、部门调研设施蔬菜产业链建设工作,全力推动闲置荒废设施整治、“党建赋能聚力发展”攻坚行动、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走出去”招商洽谈5次,“引进来”考察对接活动3次,签约落地芹菜产业基地建设、果蔬汁加工厂建设等项目4个,签约金额3.49亿元。

放大规模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提升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效应,做优做强“崇信芹菜”特色优势地标产品,建成3000亩黑汭河川区设施芹菜示范带和2000亩北部塬区露地芹菜示范区,采取政策引导、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等措施,种植订单芹菜5000亩,坚持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推广全膜滴灌覆盖、黄板诱杀害虫、高垄标准栽培等关键技术6项,种植皇后102、兰巴达等优质高产抗病芹菜品种4个,根据测产调查露地芹菜亩产突破10吨,已采收外销2400吨。强化“崇信芹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宣传,指导崇信县四季香芹农业有限公司积极申报企业自主商标,扶持链上企业发挥“崇信芹菜”地标优势,与咸阳新阳光、广东海吉星等批发市场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稳步提升。

优化服务保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工作专班和技术服务下沉一线,依托市农科院专家团队技术优势,优化蔬菜科技工作站全周期科技服务机制,引进推广嘉美2号辣椒、奥奇那甘蓝等名优特新蔬菜品种25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1项。组织县蔬菜公司、新丰园公司等4家链上企业,按照良种、优苗、精管原则开展集约化育苗,培育发放芹菜、甘蓝、辣椒等蔬菜种苗5800多万株。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产销模式,规范化种植辣椒、甘蓝等鲜食蔬菜1100亩,林下套种打籽西葫芦1600亩,今年累计向平凉新阳光、庆阳西郊、西安欣桥等大型批发市场销售辣椒1150吨、甘蓝3260吨,其中,30余吨甘蓝首次成功销往越南市场。

创新发展模式,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模式,研究制定《崇信县小产业助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盘活乡村空闲资源,将食用菌产业融入农家庭院,按照“小庭院+大产业”模式,扶持190户农户和3个村集体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资产,搭建食用菌种植棚座235座56.5亩,种植香菇160万棒,产菇30余吨,销售收入45万元,带动就近务工群众200多名。加强政策支持,对发展庭院食用菌的农户和村集体给予每个菌棒2-3元的政策补贴,并提供“点对点”的菌棚搭建与种植管理指导。积极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依托方胜园菇业公司,与种植主体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预计户均增收0.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