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仰韶:强信心 看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争一流丨从落地到投产的“速度与温度”
暖风和煦的四月,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甘肃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内,22个不锈钢发酵罐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控制室的电子屏幕上,温度、pH值、溶氧、通风等过程参数实时跳动,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见证着每罐价值20余万元微生物制剂的“孕育”过程。作为平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利用微生物高产菌株,通过一系列尖端工艺,生产酶制剂、微生物菌剂等多种生物制品。
这家去年12月才正式投产的企业,如今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一季度交出了3000吨产量、3000万元产值的成绩单。“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00天。”甘肃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宇说。
这一成就并非源于工序的压缩,而是得益于精准高效的服务。项目落地之初,便有专人对接,提前梳理各项审批流程,环保、用地、水电等手续同步推进。陈晓宇介绍道:“微生物制剂及合成生物制造项目(一期)能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扶持和政府部门的精准服务。”在建设初期,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并指导完成前置工作,许多审批手续由政府帮办代办。尤其在环保审批环节,政府协助企业优化了工艺方案,不仅满足了环保要求,还大幅节约了企业的投资与改造成本。建设与生产期间,政府在用水、用电、用汽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及用工招聘、人员返岗、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投产不到半年,甘肃新仰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便已满负荷运行。车间内,工人们实行三班倒制度,机器则24小时不停运转。一季度,产量与产值双双突破预期,全年目标直指1.2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稳定的供应链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刚投产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技术工人短缺,园区迅速组织了专场招聘,并提供技能补贴,吸引了许多有经验的工人加入。“这里的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相差无几,还能兼顾家庭,当然愿意回来工作。”一位工人说道。
在这里,企业遇到问题总能找到对口部门协调解决。“我们项目的超预期建设速度和高效投产,充分彰显了平凉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陈晓宇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发改、自然资源、建设、环保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成前置手续。“特别是在‘三供’(供水、供汽、供电)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办公+特事特办’机制,打破常规审批流程,实现基础设施提前接入厂区,为项目在200天内建成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陈晓宇补充道:“这种‘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模式,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平凉速度’背后的温暖,更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的进度,二期项目将于明年上马,届时年产值有望再翻一番。更令他充满信心的是,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正在向这里聚集。“产业链越完善,我们的成本就越低,竞争力就越强。”(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