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9月,灵台作家宋亚平《光的影子》由言实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之后,以人物之鲜活、叙事之广阔、思想之深刻而在省内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六届黄河文学奖、平凉市第五届崆峒文艺奖、平凉市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2024年9月,宋亚平在44万字(文档字数)的原著基础上去芜存菁,进行简化创作,删减10万多字,二次出版印刷修订版《光的影子》。现推送宋亚平关于修订版的所思所想《题外的话》,以飨读者。
题外的话——关于长篇小说《光的影子》
宋亚平
2024年国庆节的前一天中午,我收到长篇小说《光的影子》精装重印本样书。9年前的这天,我拿到了此书初版本样书。这真是巧合。此作写于2012年后半年,出版于2015年,面世后颇获好评,十多位师友陆续写了书评,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和人物,给予较高评价,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不久之后,该作陆续获得甘肃省第六届黄河文学奖、平凉市第五届崆峒文艺奖一等奖、平凉市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由于印数有限,出版一年后就无货了。也是那个时候,我产生了如有可能,修订重印的打算。去年12月下旬,好友曹鹏伟帮我把原版的PDF格式转换整理成普通文档,我开始着手删减不重要的情节和调整字、词,让表述更简洁准确。经过前后约半年共6次删改,电子版压缩至33.4万字。至此,与第一版相比,全文“瘦身”了四分之一,我觉得基本达到了修订目的。也就在那几天,我接到某知名文艺出版社的通知,让我感动的是该社副总编能读完全文,并回复我这样一个小地方的无名作者,她说:“最让我感慨的,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虽然很多事我没有经历过,但一看就知道您写的是真的。从我个人意愿来说,我非常愿意读这样的作品。我们所有的思考,都得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当下的作品都是这样反应现实的,我想,文学市场也不至于这么低迷。”“感觉您很有自己的思考,写作水平也很高……其实,我觉得,成秋香这一家就是个非常好的小说。虽然公公走得早,但是也已经塑造出了她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后期对婆婆的描写虽然不多,但是从成秋香的表达里,这个从来不多说话的女人,也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即便是在现在,这么有智慧的人也是少的。这家人整体是非常有魅力的,也体现出了命运的悲剧感。叙述手法是可以调整的,至于语言,我觉得您的语言非常好,朴实但准确,有表现力。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没有最好的语言。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读到这部作品。”这位副总编辑的回复,更坚定了我的信心,于是,我联系原来的出版方,重新设计了封面和版式,让这部作品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这次,我取掉了前面的故事梗概,换掉了封底折页的内容简介。在重读后记时,我有了时过境迁之感,便取掉了。但是,题外要说的话却一直压在心头,一是这部作品的前后经历,上面已经做了介绍;二是原版后记中的部分观点,到现在我依然没有改变。原版后记的题目是《写活一群人》。我总觉得,作为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作品的主旨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我着力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时代的共性和各自的个性。其次,对于文学,我一直有个主张:“内行看出门道,外行看着热闹,这便是好小说。”阅读经历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个写作者的表达,说崇高一点,是师承(天才除外)。写作这部作品之前,我阅读了大量与家族有关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羊的门》《古船》《村子》等等,因而,我的作品中,也许有了他们的影子,追求宏大叙事,但表述上不够时尚。其实,师承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存在的,最高级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文学的功能之一是记录时代风云,反映时代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时代特点和人性本真。因此文学作品不同于新闻报道,这也是体现其艺术性的地方。我们通过《金瓶梅》可以了解明代中晚期南方小资产阶级的生活;通过《红楼梦》可以了解清代早期的贵族生活。这也许就是小说存在的意义之一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有些已经作故,大多已经进入老年,每次修订书稿,我都会想起他们,也许,通过文字让他们存留于世,是我对这些普通小人物的致敬方式。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至亲、挚友、熟悉者、陌生人,我们都是滚滚红尘中的匆忙过客。因为有缘,我们才得以相遇。
宋亚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光的影子》,中短篇小说集《思无邪》,60万字现实题材长篇小说《酒道》签约于七猫中文网。曾获甘肃省第六届黄河文学奖,平凉市第五届崆峒文艺奖一等奖。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绿洲》《佛山文艺》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