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学 > 佳作欣赏 > 其他

平凉有个“举人巷”

  • 时间:2017-04-17 10:09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郑濬(1870-1939年),字哲侯,平凉市草峰镇夏寨人。14岁就读平凉柳湖书院,自炊攻读,文章盖群童。18岁应试未中,遂回乡边教学边苦读。清光绪庚子、辛丑甘肃并科考试,以《政在养民义(议)》考取第十名举人。兵燹后搜求遗迹于断碑残碣中,1908年纂成《平凉县志》手稿二册。清末被委为四川直隶州州同。1913年5月出任甘肃省议会秘书长,兼任国民党甘肃支部创办的《大河日报》总编。1913年,任省立第二中学(今平凉一中)首任校长。1915年郑任环县知事。1923年8月选为甘肃省参议员,赴京参加选举,对曹锟贿选不受。后任甘肃烟酒总办兼甘肃省银行行长、甘凉道尹、甘肃省民政厅厅长。1928年平凉县教育界进步人士刘心安等人被捕,与李翰、吴九如捐资奔走,营救出狱。1929年大饥,郑首倡平粜法,以每斗粮米减价二成出售,购者每人日限1斗,整日坐视监督至月余,得救之人难以数计。1938年平凉县城西部农村受灾,购油渣10万多斤散给灾民。致仕归家后皈依佛门,在平凉城内南后街创建佛殿庙寺,建有大雄殿、藏经楼、讲经阁、僧房等,在天台山和狮子岭建造佛寺,出资补葺崆峒山旧佛寺,一时信佛者众。晚年住平凉县城东关,其所居地人称“举人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有个“举人巷”
时间:2017-04-17 10:09

  郑濬(1870-1939年),字哲侯,平凉市草峰镇夏寨人。14岁就读平凉柳湖书院,自炊攻读,文章盖群童。18岁应试未中,遂回乡边教学边苦读。清光绪庚子、辛丑甘肃并科考试,以《政在养民义(议)》考取第十名举人。兵燹后搜求遗迹于断碑残碣中,1908年纂成《平凉县志》手稿二册。清末被委为四川直隶州州同。1913年5月出任甘肃省议会秘书长,兼任国民党甘肃支部创办的《大河日报》总编。1913年,任省立第二中学(今平凉一中)首任校长。1915年郑任环县知事。1923年8月选为甘肃省参议员,赴京参加选举,对曹锟贿选不受。后任甘肃烟酒总办兼甘肃省银行行长、甘凉道尹、甘肃省民政厅厅长。1928年平凉县教育界进步人士刘心安等人被捕,与李翰、吴九如捐资奔走,营救出狱。1929年大饥,郑首倡平粜法,以每斗粮米减价二成出售,购者每人日限1斗,整日坐视监督至月余,得救之人难以数计。1938年平凉县城西部农村受灾,购油渣10万多斤散给灾民。致仕归家后皈依佛门,在平凉城内南后街创建佛殿庙寺,建有大雄殿、藏经楼、讲经阁、僧房等,在天台山和狮子岭建造佛寺,出资补葺崆峒山旧佛寺,一时信佛者众。晚年住平凉县城东关,其所居地人称“举人巷”。